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社区: 红色文化融治理 聚力构建“双循环”

来源: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党校 、雨花街道党工委 2023-07-07 15:18

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社区紧邻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雨花台烈士陵园, 辖区的人文环境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中兴、普天、宁星奔驰、车城网等落户。近几年来,雨花社区借助毗邻雨花台的地理优势及浸染雨花英烈精神的文化优势,克服社区居民点分散、小区层次不一、社会主体多元等困难,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赋能社区治理,构建起“党-政-社-企-居-校”六维一体的社区联动机制。以“一居一品一特色”为目标,让基于邻里关系营造、资源联结、多元参与、活动联办的模式精准发力,奋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 、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共同体。

以文聚力,强化社区治理的党建引领作用

秉承“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 宗旨,雨花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进网格”工作模式,将打造“红色文化家园”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发力点和落脚点,发挥红色文化在社区治理中“主色调”的作用。一是发挥组织功能,以红色文化为根,融汇多方力量。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紧密联系雨花台烈士陵园,统筹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源,通过积极融入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充分发挥联盟分阵地作用,推动辖区非公企业党支部应建尽建。其中,紫荆广场 ·花漫里联合支部 作为首个南京南站片区商贸综合体党组织,为社区党建联建工作起到示范样板效应。二是发挥先锋作用,以红色文化为基,建立头雁矩阵。将“支部建在网格、小组建在楼宇”,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将基层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脉络,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头雁”服务矩阵,激励辖区党员、退伍军人、共青团员、“两代表一委员”、社区骨干等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凝聚了300多人 参与的红色文化队伍。如有着30多年教龄的退休老师、老党员刘建明老师为社区捐赠上千册图书,并为社区少儿开设“赏传统建筑 品历史文韵”系列课堂,不断集合更多党员先锋的力量。 同时,社区通过年度评选优秀党员志愿者、红色楼栋长等一系列激励办法,鼓励更多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党员加入。三是加强组织联建,以红色文化为媒,引领区域共治。发挥红色文化家园粘合剂、助推剂的作用,建立资源、需求与项目相结合的 “三项清单”工作制度,打造“ 红心亭”多方共治的社区协商议事平台, 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调动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驻区 企业和居民的广泛参与,以全类型、多样化、项目化的服务方式 ,激发社区活力形成社区共治体系。如:辖区学校参与红色文化宣传项目,科技企业参与 带领老人突破数字鸿沟窘境的“手机学习”项目,爱心企业参与“让爱心传递 助梦想腾飞”的社区困难家庭儿童金秋助学项目等。

1688714438336626.jpg

以文育苗,激发社区治理的红色服务活力

以传承雨花英烈事迹的精、气、神创新社区服务,以组织化参与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基于以文“化”人的内驱力与以需“聚”人的现实可能性的双重动力,不断激活居民内在力量,促进社区治理“强身壮骨”。 一是讲好雨花英烈故事,厚植家园情怀。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学习的生动教材,通过党员带团员、团员带少先队员的形式,接力传播雨花英烈事迹。结合数字社区平台、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开展 “寻找身边红人”等一系列活动 ;在密切邻里互助交流的同时,将红色文化深植于居民生活。招募社区中退休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老党员成立“红色文化传承”队伍,鼓励社区少儿成立“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利用寒暑假期间以老少传承的方式,走进雨花台讲好雨花英烈故事;还举办 “红色文化看传承”系列访谈活动, 也吸引了诸多青年团员参与其中;以“小小红色讲解员”为主题的视频还 获评2019年度省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双优”奖。 二是深化红色文化服务,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创新推出 “百姓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剧场”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由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学校人员、居民、企业员工出任演员的《丁香花开》、《信仰的力量》等多部原创剧,在社区红色剧场成功演出,广受好评。此外,还注重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借助微信 视频号、直播号等新媒体平台,采用居民喜闻乐见的话语元素和表达方式,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升文化育苗的质量与成效。 三是培育社区自组织,撬动多元参与。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养老、应急、法律等服务,孵化各具特色、自我服务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其中,既包括基于居民共同爱好、面向自我服务的社区组织,也有致力于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质的志愿者服务队。居民在组织化的参与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如老男孩俏妹子健身队、雨花社区书画院、雨花石合唱团等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

1688714460815412.jpg

以文论理,创新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

以社区文化共同体推动 社区治理共同体,注重以机制创新“架梁立柱”,实现从“发现社区之美”转向“创美我的社区”,促进社区治理“舒筋活络”,进而构建党组织引领、全域协同、居民协商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一是 构建良性互动的多维协同机制。以 “一居一品一特色”为治理目标, 以横纵“双轨建设”与多方“双向奔赴”促进多维协同。 横向上构建起“政-社-企-居-校”联动的多维协同共治模式,纵向上搭建“社区党总支+辖区非公党支部+党员网格员+党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互助体系,融合共治力量与多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党建资源、社会资源、发展要素有效聚合。通过拓展 “有事就滴滴”党群交流平台 ,打通多方主体间的协同信任,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如社区沿线707与305公交车改线维持、宁星奔驰维修车间噪音治理、漂流书箱建设等项目的落地,拓宽了辖区企业与居民 参与社区治理的思路和路径。二是完善务实有效的“红心亭”民主协商机制。依托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雨花社区分中心的枢纽作用,建立 “红心亭” 议事制度,通过畅通居民诉求表达的渠道,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吹哨,社区报到”机制。坚持 “一事一议”,遵循共识原则 、议事规则来激发 “居民自治”最大潜能, 形成了包含“民意收集、立项办事、评估问效、检查回访、监督反馈 ”的议事闭环结构;同时, “红心亭”协商议事平台的搭建与协商议事理念的强化,推动了 社区各主体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自治行动转变,探索 了一条规范化、程序化、操作性强的“ 三治融合”(自治、德治、法治)的基层治理路径。如 机电花园小区花园平台的廉政长廊更新后,小区居民自发成立“平台维护小组”,并提出众筹维护资金,用于后续设施老化的更新,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公开透明账务 ,得到了邻里的信任与大力支持。三是创新可知可感的参与式微更新机制。基于社区治理工作推进要求 ,以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参与式规划、设计为宗旨,落实民主协商 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的运用,聚焦小区治理中的便道整修、草坪绿化、树枝修剪、楼道改造、车位调整、垃圾分类等“微更新”项目;结合“红心亭 ” 协商议事平台机制,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创新“实地调研-民情征集-民主协商-参与式设计-共同打造”的实践 方法,推动建设有责任担当、有共同行动 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如共青团路 51号大院的红心亭、 花雨南庭小区的微花园等多个小区的闲置空间更新,涵盖了学习、健身、娱乐等多样化功能,让 “红色微阵地” 成为居民在小区的 “第二个家”, 使老旧小区实现了 “华丽转身”,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1688714482408497.jpg

以文铸魂,转化社区治理的“双循环”效能

以红色文化为魂,推动社区自治小循环、内循环与社区共治大循环、外循环建设,通过多圈层、立体化的资源整合与互通体系,基于社区地缘、业缘、趣缘,助推社区治理主体、治理资源的循环与流动,提升社区治理生态系统效能,构建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一是打造邻里交往的“朋友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联结与情感共生的凝聚作用,解决陌生邻里关系等问题。通过廉政长廊 、红心亭等红色微阵地多场景打造,为小区内居民创造多交流、多聚会的机会 ;同时,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创新开拓线上空间开展“云端聚会”;不断培育居民文化层面的归属感与治理层面的参与感。如在应对社区公共应急情况下 ,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在花雨南庭小区通过云端的 “朋友圈”, 发起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共享药箱”, 不仅解决了眼前难题,还增进了邻里间感情; “守望相助 共享药箱”还作为示范样板在雨花台区做全区推广,各社区纷纷学习取经;此举也被新华日报、光明网、南京电视台等媒体争相报道。 二是打造公共服务的“志愿圈”。厘清社区居民需求,将公共服务划分为以自身爱好为导向的趣缘型服务、以日常生活为导向的便民型服务、以“一老一小”为导向的群体性服务、以专业支持为导向的特殊性服务等类别,基于邻里关系间的互信、互容、互合与互助理念,通过 党群结对、互助支持的 形式,实现志愿服务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形成小区间、社区内的志愿服务“圈层效应”,达成“志愿圈”发展的精细化、高效化与持久化。如雨花社区阳光朗读分享会、助老爱心义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儿童科普实践等活动,体现了公共志愿服务的 常态化、多元化。三是打造社区共治的“公益圈”。以红色文化催生各主体间的共同情感与利益联结,扩大社区治理的“公益圈 ” 。通过政、社、企、居、校联动,共筑 “红色平台搭建-资源统筹-队伍建设-服务提供”的全链条社区治理生态。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轴心、辐射各个小区多点分布型的红色 微阵地,构建多元联动的社区集成服务体系,有机融合政务服务与便民利民服务,实现社区内外部资源整合,助力满足社区治理需要与居民诉求,实现居民幸福生活的可持续性,擦亮红色文化家园的幸福底色。

1688714505353067.jpg

通过红色文化家园党建,雨花社区逐步完善了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的社区治理体系,确保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打通社区治理的痛点和堵点,筑牢基层基础。

江苏党建网推广标识.jpg

167169862448637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