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百姓安。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西湖街道聚新家园社区不断夯实“党建+网格”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凝聚多元合力,以党建引领孕育“五色花”开,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妆点为幸福生活的“最美一公里”。
红色聚力,党群共治深度融合
作为一个拥有户籍人口近9千人,常住人口超1.68万人的超大型社区,聚新家园社区由四个村拆迁合并而成,占地面积8.18平方公里,基层治理挑战重重。为了让社会治理有温度,让群众生活更幸福,社区党委按照“地域相近、楼栋相联、资源相通”的原则,全面落实“支部建在网格上”。目前,社区共有党员357名,下设10个网格党支部,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4千余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化身为便民服务站、聚心议事厅、党员生活馆,满足党员和群众多维度需求,引领党员在家门口“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带领群众一起为社区建设出点子、谋方子。社区还依托党员、巾帼、青年三支理论宣传队伍,带领群众在书香氛围中感受思想力量,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蓝色聚能,细化网格有机融合
一张嘴,一双腿,穿梭楼栋之间;一个人,一网格,服务辖区百姓。紧扣“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社区10个网格实现网格党支部书记与网格员(长)“一肩挑”,做到党建工作和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同谋划,职责共履行。专职网格员罗敏获评“江苏省最美网格员”,成立“罗敏网格工作室”,在有效化解民生难题中提炼出“十网连心”网格党建工作法,让基层治理更富活力。与此同时,社区党委全力推行“两单一响应”机制,打造商业街功能型党支部,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深化“抓管带”机制作用发挥,挂牌27户党员中心户和10户先锋红商户,“一牌一卡一本”的落地,让基层治理由“单线作战”向“整体推进”转变,目前累计协调解决网格内邻里矛盾和居民诉求1200余件。
橙色聚心,做优服务多元融合
基层工作,贵在有温度。社区党委始终以“需求、资源、项目、评价”四张清单为抓手,不断增强民生服务的厚度和温度。硬件有基础,服务才有保障,社区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居民楼屋面改造、雨污水分流、停车位改造等20余项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小事不小看,件件用心办,通过搭建“有事好商量”聚心议事会平台,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推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先后围绕小区移绿改造停车位、文明养犬、电瓶车充电桩设置等议题开展协商议事40余次,成为深化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围绕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社会公益事业等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党员志愿活动累计60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和志愿力量下沉社区治理。
绿色聚智,数字赋能长效融合
面对数字化变革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社区党委以智慧社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全力打造“云治理”样板。针对周边商铺林立,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问题,社区紧扣网格化管理,系统开展社区智能感知体系和智慧管理系统建设,目前8套车辆识别系统已投放社区所有出入口,398只高清探头覆盖了全部公共区域,448套智能门、493套智能AI摄像和人脸识别设备覆盖了所有单元楼栋,构建了“小区-干道-楼宇-房屋”四道智能识别防控圈。开发“聚新社区智慧警网工作平台”管理系统,打造社区大数据资源池,整合社区智能感知和“网格化综合治理平台”“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等平台数据,联合采集录入地址、房屋、人口等基础信息,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
黄色聚势,暖新凝新有效融合
聚新家园社区共居住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近300人,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组团服务、共治共享”为目标,创新打造“星荟聚·新相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各类“红阵地”“云平台”作用,强化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依托“龙城红色驿站”和“龙城红色服务吧”,为“新新”群体提供饮水、用餐等10项便利服务和“雏鹰学堂”、医疗健康等6项特色服务。积极引导“新新”群体立足岗位当先锋、服务发展显担当,聘任思想态度端正、综合素质较高的20名外卖小哥、快递员等兼任社区网格员,成为社区治理的“前沿哨兵”,共绘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