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秦虹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创新“党建+”模式,积极整合和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统战等各方资源力量,通过建强履职阵地、强化协商问效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多力并行、同向发力,赋能基层治理,助力区域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设“秦虹圆桌”,拓宽依法履职“新平台”
3月中旬,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秦虹街道工委“秦虹圆桌”揭牌仪式暨安全生产视察活动在龙蟠汇综合商业中心举行,19名人大代表和11名议政代表齐聚一堂,畅叙心声、共话履职、同谋发展。
“我们倡导建立‘秦虹圆桌’,旨在畅通辖区内人大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群众联系交流的通道,努力为代表履职提供一个集学习交流、视察调研、协商议政和综合服务的‘四大平台’,更好地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人大街道工委主任赵志刚介绍道。
今年以来,人大街道工委依托“秦虹圆桌”,召集辖区企业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围绕援助困难人员就业、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增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召开询问座谈会3场次,20名代表参与主题接待,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卫生、公共服务、食品安全、人居环境、民生实事等10余项惠民工程,持续跟踪问效,全力改善民生。此外,发挥人大代表特有优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做实做优为企服务,截至目前已为27家重点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危化证并联审批、业务拓展等实际需求,1003户企业、个体商户在省金融服务平台注册登记,让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真切享受到了“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网购”市场带来的便利。
深化“有事好商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我们居住的小区是临街的一座独幢楼,没有院子,周边都是老旧小区,平时散步都没有去处。这个路边花坛改造成口袋公园后,不但环境变美了,整洁明亮,老人孩子也可以在这里坐坐玩玩,感觉太好了。”集虹苑社区高台坡居民张群说。
针对市民对身边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结合城市微更新项目,秦虹街道政协工委一方面组织委员深入社区,充分调研,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向上级部门反映百姓的愿望和诉求,争取将一些需要修缮的卫生死角纳入城市微更新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委员跟踪出新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百姓一起参与家园建设,通过委员的参与,充分串连起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撰写与协商议事平台、民主监督职能,形成闭环管理,切实把微更新改造改到百姓心坎里。
近年来,秦虹街道政协工委充分发挥“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作用,推动协商民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服务百姓生活中展现政协作为。仅去年,政协委员就先后参与了高台坡北花坛改造、文安里街角花园、秦虹路86号东花坛改造等20多个民生实事项目,获得居民群众的肯定和点赞。
打造“红石榴家园”,绽放共享共融“幸福花”
城市源于街巷,小巷兴于小店。然而,比起规模化经营的连锁店、品牌店,散落在街头巷尾“单打独斗”的小店常常面临着风险难防御、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为了更好发展小店、振兴老巷,在秦虹街道党工委指导下,积极整合统战资源,将扇骨里社区30余家小商户“抱团结盟”,成立了商户自治联盟,同守诚信准则,共担经营风险。“对我们这些小商户来说,需要有一个互相交流和共同学习的平台,大家在互学互鉴中提升服务水平。而且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沟通也更加便捷和经常了,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加入商户联盟后,扇骨里苏尚小生活的店长韩晨感慨道。
近年来,秦虹街道工委秉持“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理念,积极整合和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高标准建成统战“红石榴”工作室,2022年初获评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红石榴家园”称号。同时,注重发挥“红石榴家园”辐射带动效应,研究制定“管理同心、发展齐心、幸福贴心、邻里暖心”“四心”举措,依托各类平台载体,建立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建成南北2个片区政企联络点,成立扇骨里、武定新村、秦虹菜场等3个小型商会,在互促互进中助力和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