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在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涌现出一大批“凡人英雄”。他们中有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综合执法队员、村(社区)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他们平时一贯表现良好,是工作中的骨干,在抗疫一线更是化身“大白”,奋不顾身,日夜守护,为了这座城市的安宁和人民健康而战。近日,他们在“疫”线被发展入党,从而汇聚起更强的战疫力量,共同为早日结束疫情而不懈奋斗。
隔离点朱琼红:疫情无情,但人间却处处是情
“很多人都把在隔离点的日子永远放在了自己人生的长河中,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加懂得了自由的宝贵,人性的脆弱。疫情无情,但人间却处处是情。”这是黎里中心卫生院护士长、某酒店隔离点副点位长朱琼红在完成25天的隔离点任务时写下的话。凌晨的夜,寒风刺骨,眼看着隔离人员的入住效率还是不够高,朱琼红立刻调整安排,增加引导人员,将入住过程缩短到3分钟左右一个人。发现采样时信息录入太慢导致“大白”在污染区逗留时间太长,容易发生暴露,朱琼红就想办法先把每个人的信息核对正确后提前录入好,再进行采样……“你们在服务,在奔跑,跑出了防疫速度,唯有感谢”“你们不断改进,每次送餐都包上了保温袋,让我们每一顿都吃得很暖心”……隔离人员的一句句感谢,为朱琼红和隔离点的“大白”们的辛勤付出画下了最美注脚。
流行病学调查岗陆益希:一个电话就是一个小时
“现在立刻出发,到盛泽医院行政楼会议室集合!”电话来得猝不及防。那是2月13日,吴江第五人民医院护士长陆益希正在和家人们吃晚饭。她马上放下饭碗,立刻出发。“面对疫情,穿上白大褂,就是穿上了责任,我不上谁上。”陆益希用行动诠释责任。经过现场分组,陆益希担任流调工作。流调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需要尽快找到病例的每一个密接、次密接,通过电话跟密接人员确定近期行程,往往一个电话就是一个小时。陆益希就在不停地打电话、报信息中度过一个个日日夜夜。在一个多月不能回家的日子里,“不知道孩子的学习质量怎么样”是陆益希最牵挂的事……
村核酸采样点张俊敏:除了采样,我什么都干
“除了采样,我什么都干。”90后的张俊敏是高新村主任助理,在7轮区域核测中担任点位长。每次核测时,他凌晨5点要将防疫物资清点好送到点位,给12名志愿者分配好工作,统筹协调点位各项事宜,并且随时进行补位:提供物资、信息录入、秩序维护、沟通联系。核测最紧张的几天里,他几乎放弃了睡眠,喉咙发炎了,吃点药继续“上阵”。“最难的是有的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张俊敏说,“经过我们对点位条件和自身工作的不断改进,之后的核测,居民们都很自觉很配合。”
企业核酸采样点陆梦圆: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这一次,我也加入了防疫的一线队伍。看到基层工作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从贴满了暖宝宝的2月干到了汗流浃背的4月;看到组织人社局的党员们凌晨3点还在为第二天的采样做准备,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什么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医护人员总是天不亮就出发,不分昼夜地做着‘大白’,让我明白了‘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这是这次战“疫”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陆梦圆的感受。金亭线束核测采样点最高峰时超2800人,是汾湖单个企业点位中核测人数最多的点位。如今的核测现场秩序井然,离不开采样点企业方负责人陆梦圆和点位全体志愿者的努力。
防疫综合组杨哲臻:积极应对棘手问题,妥善解决
2月,3月,4月,5月。日历一页一页翻过,汾湖综合执法大队队员杨哲臻在汾湖防疫综合组工作的日子却还在继续。通宵值班也有30天了。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刚出现的那几天,他凌晨3点还在工作,连上个厕所喝口水都顾不上。收集汇总疫情数据信息,沟通联系密接、次密接人员的转运事宜,对接隔离酒店人员的解除隔离事宜……构成了杨哲臻的日常。上级防疫部门发来的转运单需要24小时关注,无论多晚,都要及时联系车辆转运。没有居家隔离条件,需要转运的人员是身患疾病的高龄老人,不配合转运……棘手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很累很繁琐,但要积极应对,妥善解决。”杨哲臻说,“大家都很辛苦,希望疫情赶紧过去。”
安保执勤民警陈德:做得更细致一些
3月27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阳性病例的活动轨迹到过北厍的6个地方,随后,这6个地方被临时封控。穿上“大白”,北厍派出所民警陈德和采样消杀的工作人员进入了这6个风险区域。“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所以我们的采样和消杀做得更细致一些。”陈德说,这是他距疫情最近的一次。每次区域核酸检测的前一天,陈德要协助派出所领导制定区域核测的安保维稳工作方案,统筹人员安排,做好后勤物资保障,最晚的时候干到凌晨3点。在采样点上,陈德和同事们配合社区及医护人员全程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分流引导群众等工作,保障核酸检测工作安全、有序、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