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昆山市千灯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响应《关于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的通知》,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静待“疫”散花开时。
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
伍史良 中共党员 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医生
蒋媛媛 中共党员 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
同为共产党员,同为白衣战士,面对疫情,他们义无反顾、并肩作战。
发热门诊是风险最大的诊疗部门,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医疗窗口。今年2月,伍史良医师积极参加发热门诊的医疗工作。根据规定,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闭环管理,伍史良医师在岗位上持续作战十余天没有回家。工作中,他严格执行院感的防护要求,详尽询问病情,仔细登记流调信息,并在诊疗结束后耐心指导患者做好个人防护。
苏州疫情发生后,根据安排,医院暂停了耳鼻喉科等部分门诊科室,集中力量驰援抗疫一线。伍史良的妻子蒋媛媛主动请愿,要求参加抗疫支援队伍。考虑到其丈夫已经在发热门诊实行闭环管理,组织上劝蒋媛媛再考虑考虑,她却坚定地说:“我是党员我先上!”集中采样、入户采样、站点巡查等工作中,处处都有她奔跑的身影。
不管多忙,蒋媛媛都坚持每天早早起床,为丈夫做好早餐,并准时送至发热门诊,而这,是他们夫妻每天唯一的一次见面机会。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则由爷爷奶奶日夜照护,由于爸爸一直不在家,妈妈早出晚归,女儿已经连续多天看不到爸爸妈妈的身影,因此很不理解,常常半夜哭着醒来:"为什么我整天看不到爸爸妈妈,他们都不爱我了吗?""因为爸爸妈妈最厉害呀,他们一起才能打败病毒怪兽,你长大了也要跟他们学习喔!”在奶奶的安慰下,女儿为爸爸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惟其艰难更显真诚,伍史良与妻子蒋媛媛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用行动诠释着有“大家”才有“小家”的家国情怀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
刘 浏 中共党员 千灯镇新泾村党支部书记
陈志燕 中共党员 千灯镇年沙社区综合科科长
本轮疫情初期,还沉浸在二胎喜悦之中的刘浏和陈志燕夫妇,便双双暂别了5个月的二宝与家人,穿上战袍,奔赴“疫”线。
“要快!要快!要快!”作为新泾村党支部书记,刘浏深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与时间赛跑的重要性,他连夜带领村“两委”干部制定作战计划,部署各卡点“两查、一测、一扫”、入户排查重点人员等工作。区域核酸采样时,作为27号检测点点长的他不仅要时刻做好物资对接、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秩序维护等工作,还要对全村核酸采样情况进行统筹部署、协调指挥,凌晨睡、凌晨起几乎成了常态。而他忙里抽闲与妻子的通话,也从宝宝的喂养情况变成了各自岗位的疫情防控情况。
刘浏的妻子陈志燕作为千灯的一名社区工作者,面对疫情,主动放弃了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与同事们“5+2”“白+黑”地穿梭在各单元楼之间,挨家挨户敲门,做好涉疫人员信息排查工作。为更好、更及时地掌握社区居民情况,每次排查完后她都会回到单位对排查到的人员信息登记造册,这一忙通常就到了凌晨。
“疫”线“全家福”
刘 斌 中共党员 千灯镇石浦村党总支书记
刘 红 中共党员 中国人民保险昆山中心支公司千灯机构党支部书记
刘敏涛 团员 高三在读
在千灯,有这样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它来自“疫”线,由三个坚守“疫”线的个人照片拼凑而成。
对刘斌来说,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他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传达上级最新的疫情防控指令,对全村的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查漏补缺,带头进企进店、进村进户开展防疫宣传,做好面上人员调配、物资统筹……“不敢慢下来,也不能慢下来。所幸,爱人一直都很支持我。”刘斌说。
千灯区域核酸检测期间,他的妻子刘红作为人保千灯机构党支部书记,主动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及员工下沉石浦村和河东街社区所在的三个核酸检测点位,全力支援石浦村和河东街社区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信息录入等工作,并以物资捐赠等形式,支持千灯镇疫情防控工作。此外,在她的促成下,千灯人保连续三年面向疫情期间千灯所有参与防控的相关工作人员,捐赠疫情防控专项保险保险单,撑起战“疫”“防护伞”。
“爸妈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也不能落下。”
在夫妻两人的影响下,儿子刘敏涛连续三年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从高一到高三,这将是我人生中一段无可替代的经历。”刘敏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