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先锋评论 > 先锋评论

基层党史教育的三个抓手

2021-12-03 13:55

当前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全国上下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知道,党史是关于党的奋斗史、建设史、发展史,党史教育直接关系到党的地位、形象和凝聚力,甚至关系到党的政治合法性和执政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史教育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好基层党史教育,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开展好基层党史教育,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内容选择的科学性。一是坚持正统性。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历史是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狭义的历史是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我们通常所研究的历史是指狭义的历史,党史也是如此。既然历史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产品,那么党史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特征,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般来说,历史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正史具有正统性,野史具有随意性。党史教学内容只能将正史,不能讲野史,这样才能把握好方向。二是坚持党性。有利于党的历史要多讲,不利于党的历史不讲,把党性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基层党史教育中去,做到用学术讲党史,用党性护党史,增强四个自信,维护党的权威。三是坚持地方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华夏文明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已经流淌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具体组成部分,讲好地方文化史,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共同感和精神凝聚力,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要做到方法运用的创新性。一是把握历史性。历史事件总是处于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是在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发生的,是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唯一的,不重复的。加强基层党史教育,必须联系特定的历史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剖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才能透过历史现象看清历史本质。二是把握逻辑性。曾经有哲学家说过:“历史是逻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历史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任意的,它是由各种逻辑编织而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因果逻辑。只有了解历史的逻辑,才能看清历史本质,才能弄清历史成因,要抓住历史逻辑开展基层党史教育,让基层党员和群众在党史教育中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提出的学史明理的要求。三是把握辩证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等三大规律,这三大规律是开展好基层党史教育的三把钥匙。对立统一规律反映了事物对立面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反映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去剖析党史,才能看清历史不断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在不断扬弃中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反映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它深刻揭示了历史在量变中发生质的飞跃。只有运用好三大辩证法规律,才能让基层党员和群众在更深层次、更广视野上把握宏大的党史。

再次,要做到启示体悟的实效性。一是突出针对性。历史一面镜子,学习和研究党史上为了启示后人,推动进步。不同的主体看待历史的角度不一样,不同的阶层看待历史的立场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从历史中学有所获。因此,在基层党史教育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党史教育的针对性,针对经济领域人士,开展经济史教育,针对基层群众,开展红色教育,针对基层党员,开展党的建设史教育,针对文化领域人士,开展传统文化史、革命文化史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史教育,从而增强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突出人民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基层党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使之成为基层党史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依归;三是突出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而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则在于实践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说“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因此,基层党史教育应结合基层实际,用党史的真理逻辑去推动社区各项建设,加快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三位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