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江苏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江苏新五年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乡村振兴的答卷铺陈展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和农民群众的“当家人”,要以“第一人称”的姿态和“第一顺位”的担当,切实担负起“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中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使命”。
紧盯新方位,做好引航开路“基础题”。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坚持发扬拓荒精神,努力耕出乡村丰收年景。永葆为民惠民的情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最是为民显初心。坚持真心为民,经常换位思考,自觉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注重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主动帮助化解难题,积极维护群众权益,特别是在解决群众农房改善、土地流转、医保社保等方面的问题上,要下大功夫、动真感情、舍得投入。常怀深学笃行的钻劲。面对错综复杂村务民情,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练就担事成事的“硬实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当下党史学习教育,采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要带头学习党章,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准确知晓理论,熟练掌握政策,当好党的农村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涵养破旧立新的勇气。心中有民知所向,敢问天地试锋芒。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的大背景下,要正视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立足辖区优势产业和资源,敢于创新、勇于发展,创塑更多优质乡村品牌。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大力发展多元业态,让地域产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让农村经济迸发新活力。
着眼新征程,做好强村富民“必答题”。过硬本领是解锁乡村发展的“金钥匙”,具备善作善为的干将能力才会让新征程的迈步踩稳走实。敢当善谋发展的“领头雁”。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处于“神经末梢”,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既是“兵头”又是“将尾”,一个好的“领头雁”,往往能繁荣一方经济。要始终胸怀“争一流、创唯一”的高位追求,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学习先进做法,发挥比较优势,下足“绣花”功夫,聚精会神谋发展、闯新路,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根基。勇当善带民富的“急先锋”。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要拿出“开局即冲刺,挂帅就出征”状态,牢牢把握群众增收这一关键,既要饱含踔厉奋发的干事激情,也要练就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架好思维的“望远镜”,审视现代新型化建设路径,鼓足干劲引领群众开辟产业发展新导向,通过“支部+农场”“支部+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以更大力度促进富民增收、共享发展成果。甘当善攻难事的“破风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环境整治、人群基础保障等老课题,行政村规模调整、书记主任“一肩挑”等新变化,都对担当履职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及时打破工作定势的圈禁,畅通思想观念的梗阻,拓宽眼界,逆风而上,学会点石成金,将不利因素转化为定局胜势。要磨炼出洞若观火的“慧眼”,将问题禁于未萌、止于未发,从而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保障事业发展。
聚焦新发展,做好乡村振兴“综合题”。新发展抛出新课题,要在时代的命题里拿高分满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就必须学会集成优势,用好“算法”,认真求解。用好人才集聚的“加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动力源”。要注重厚植引才“梧桐树”,以产业聚拢人才高地,让乡土“智海”翻腾涌动。要用好育才的“广角镜”,深挖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潜力股”,合理运用村集体资金组织村文化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批乡村“能工巧匠”。要打好手中的“党员牌”,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切实把党员队伍管好用好。用好激励保障的“乘法”。近年来,村干部报酬结构和标准逐步提升,选拔推优的政策也有所倾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凭着组织保障的“东风”乘势而上,点燃干事创业激情,摆脱拘泥于现状的“沼泽”,在比学赶超的“竞技场”中谋求更高舞台的“华丽转身”,用职业美好时光刻画乡村大美春光的“工笔画”。用好能力短板的“除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需要克服木桶效应,既要将自身短板补在经常,也要将基层弱项抓在平常。积极参与上级组织开展的集中培训,在系统学习中蓄能,在一线工作中发力,努力将学习成果培育成实践硕果。要戴好基层管理“责任帽”,对标任前的岗位目标承诺,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规范,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造出群众满意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