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花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服务居民群众、深化基层治理、架好党群桥梁,抓创新、强机制、求实效,有力增强了基层堡垒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邻里小屋的前身是居民堆放杂物的空地,天长日久,东西越堆越多,既影响环境又不美观,路过的居民反响很大。社区召开居民协商会议,会上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堆放如何清理,二是清理之后空地如何利用。在居民的提议和讨论下,大家一致认同堆放问题由社区张贴通知,让居民自行清理,超过时间的,由社区联系街道城市管家服务队来清理,空地由社区向街道提出申请,是否可以建成一个让居民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
会后,社区党委向街道党工委提出申请,在戚墅堰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邻里小屋”。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邻里小屋”从居民聊天谈家常的地方逐渐成为了团结引领群众、宣传教育群众、联系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网格直通站”。
党建引领 “特色有法”
花苑社区目前划分为4个网格,设置4名网格长(社工)、4名网格员、2名街道联络员、4名兼职网格员以及111名志愿者,其中党员志愿者80余名。志愿者们以“观察员”的身份时刻与网格长、网格员保持联系,弥补网格走访遗落的民情死角。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开展“网格全覆盖,党员我先行”宣传教育活动,强调党员在打造网格化集成管理中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党员先知先行的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根据每个网格内居民的特点与爱好,依托原有的邻里小屋,积极探索“网格+”服务模式,着力打造“网格+医养、网格+运动、网格+居家、网格+科技”四大品牌,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有效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下一步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加强党建引领,让每一个网格的特色更加鲜明,活动更加丰富,吸引更多居民参加,增强社区融合度,也提升居民幸福感。
打通渠道 “格内有宝”
为全面打通沟通渠道,社区在每个楼幢公示网格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通过制作宣传板块、悬挂横幅、微信群发等方法宣传“服务零距离”这一理念,让更多的居民知道社区服务、网格代办。在日常走访中,社工、网格员佩戴工作证件,亮明身份,了解民情,着力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引导居民更多地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维护社区共同利益,提高社区社会管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网格党群直通站里众多宝贝之一的,一位宝藏级奶奶——高金凤,自1998年11月退休后,便踏上了她在社区的公益之旅。社区党委委员、居民小组长、群防群治义务巡逻员,她协助社区做好政策宣传,邻里守望相助、收集社情民意、维护社区治安、关怀社区老人,充分发挥了一名具有37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么古道热肠的高奶奶是我们网格当之无愧的“镇格之宝”。
执行制度 “联动有方”
社区每周五召开网格碰头会,梳理居民反馈的情况以及商谈解决方案,遇到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则通过街道联络员协助处理,做好方案性答复,网格员则做好办事流程解释工作,尽量让居民少走弯路实现诉求。
主打“居家”主题的第三网格党群直通站是社区网格员的“根据地”,在与居民的沟通中推动社区治理不断向好。网格里有一位独居老太,傍晚家里锅上蒸着馒头没关火,就出门找邻居聊天了。邻里小屋的值班志愿者通过窗户看到老人家里冒烟,及时向网格员反馈情况,并一边联系老人,一边上门灭火,避免了一场大祸。之后,社区迅速组织居民开展消防安全学习宣传,让居民对一些日常安全常识能够有一定的了解,防患于未然。
邻里小屋的存在,让居民有了就近的休闲沟通场所,因为离家近,周边居民就很乐意到直通站学习读报、聊天沟通,而值班的志愿者、网格员也能在这里第一时间掌握宣传新思想、传播正能量,实现了基层治理从政府“独唱”向社会“合唱”的转变,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社区治理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