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济开发区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积极作为、聚焦民生、落实成效,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
用好身份,贴近群众,初心不改
东方社区是一个老小区,没有物业管理,部分区域分散,现配备工作人员10人。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下,工作人员担负起网格员的身份和职责。披上印有经开区网格员的红马甲,网格员们穿行在楼宇之间,走访居民群众,收集反馈意见建议;看望高龄空巢老人和困难群众,及时了解其生活状况,主动提供各类服务;巡查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等,小事及早处理,大事及时上报。“王大爷,上次您来办的尊老金,这个月就会打到您卡上,月底您到银行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告诉我呀!”“李阿姨,您家门口的窨井盖破损了,我喊人来修,这几天你们进出自己留心啊!”
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宣传员,不仅仅要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要宣传文明条例、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社区工作人员还是调解员,充当和事佬,化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社区工作人员还是普查员,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期间认真排摸信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安全员,排查商超是否违规销售烟卡、商户安全使用燃气的情况、餐饮店员工健康证是否过期等。
不论工作人员有多少种身份,都不改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像贴心家人一样,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用好方法,创新创造,提质提效
践行“四心”工作法,做好“两个加”,即“党建+”和“媒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为民办实事中出新招、谋实招。
群众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线长,东方社区在工作中总结提炼了为民服务“四心”工作法。即接待群众要热心,倾听诉求要耐心,了解民情要细心,解决问题要诚心,以此强化公共服务,回应居民期盼,构建和谐社区。
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锋领楼道”和“共享客厅”,通过争创“睦邻自治楼”“爱心志愿楼”“敬老孝亲楼”“书香文化楼”“亲善邻里楼”“党员先锋楼”等,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带动居民自治,促进邻里守望相助,提升社区凝聚力。
善用好“媒体+”沟通作用,充分发挥微信群创新提效作用。把微信群作为构建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以及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目前,社区建有党员在线学习群、法润民生群、反诈骗宣传群、网格群等多个网格群,以及临时组建的具体事务工作群。居民在微信群内咨询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相关民生问题,工作人员迅速回复。“以前要等到工作时间跑社区,现在群里一问,立马就有回复,真的方便很多!”这是居民的夸赞。居民在微信群里相互交流,群里打一声招呼,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我家厨房水管破了要修,请楼上的住户下午暂时不要用水啊,麻烦啦!”这是居民的情谊。
用好资源,群心聚力,排忧解难
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大作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42名志愿者主动报名,连续50多天值守四个卡口,登记进出人员信息,为居民申请健康码,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排摸外地返常人员信息,共同为辖区居民健康筑起牢固防线。今年夏天,南京疫情爆发,一群青少年临时组建了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他们拿着小喇叭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热心提醒居民外出佩戴口罩,蹲守服务大厅为办事居民测量体温。他们还冒着细雨全程参与全民核酸检测演练,在入口处引导,帮助年轻居民申请健康码和行程码,指导老年居民填写承诺书,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
践行“共建共享”的理念,属地医疗卫生单位、金融服务单位等逐步参与社区服务,打响“幸福东方365”品牌,通过义诊、咨询、讲座等形式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金融知识、生活常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深挖红色资源和先进模范资源,通过道德讲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宣传正能量。“环保达人”刘穷、江苏省劳动模范王本娣、抗美援朝老战士张汉均、抗美援越老战士张志学、坚守初心的失忆党员王义华,用最朴实的话语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动员和激励广大居民向上向善,为构建品质街道幸福家园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