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百姓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来源:中共句容市委组织部作者:秦川 孙颖超 2021-09-26 15:52

引言:刘树安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始终以苗木产业为支柱延伸产业链条,探索乡村振兴的“唐陵模式”。

 

刘树安,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村里的苗木产业这几年发展得不错,特别是去年受疫情影响,我们积极开拓线上交易平台,推动苗木产业稳步发展。”作为唐陵村党委书记,刘树安每天饭后都会到村里的木易园转转,看着苗木长势喜人、销售不愁,他的心里既高兴又欣慰。

1632643184702299.jpg


组织建设的领头人

“刘书记来之前,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访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村级集体经济负债100多万元,那时他已经在南京发展得红红火火,却偏要回村当这个‘穷方丈’。”回想起刘树安回村的情景,很多村民至今都感慨不已。

2007年,已经资产过亿、年收入上千万的刘树安在句容市天王镇党委的真诚邀请下,回村担任起党总支书记。当时,面对干群关系紧张、集体资产管不住、产业发展没思路的局面,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访老干部、老党员,反复征求意见和建议,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开始展开工作。

具体而言,党员教育做“加法”,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建章立制做“减法”,建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机制和监督制度,减少村民不满意的地方;作用发挥做“乘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先锋作用,建立村社合一党建模式,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决策民主做“除法”,坚持党内民主,凡是关系全村发展、村民利益的事一律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除去党员群众心中的顾虑。

1632643423352715.jpg


产业发展的牵头人

“加减乘除”做好了,党群关系改善了,刘树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产业发展上。经过党员群众的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唐陵村地处丘陵山区,适宜苗木栽培,于是建设苗木市场、发展苗木产业成了全村上下致富增收的主攻方向。

万事开头难,贫困村办事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建设苗木市场一期工程的经费问题,刘树安借给村里100万元,并垫资400万元,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同时,建设苗木市场需要部分农户迁坟,考虑到村民们思想观念保守,他便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当年,占地152亩的苗木市场一期工程就建设完毕,并引进注册苗木公司30多家,苗木销售额达1亿余元。

十几年来,在刘树安的带领下,唐陵村已拥有1个花木交易市场、1个华东森林产品电商城、2个苗木专业合作社、2个园林上市公司和200多家苗木注册公司,苗木销售额达53亿元,村集体收入725万元,人均收入5.5万元,带动5万余人从事苗木经营,发展苗木30万亩。如今,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沟”成了众所周知的“绿色银行”,唐陵村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村强民富的华丽蜕变。

1632643350890966.jpg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刘书记说了,扶贫既要输血,也要造血,既要群体扶贫,也要个性扶贫,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脱贫致富的村民柳孝和激动地说。

早在苗木市场建设之初,刘树安就在支部“红头文件”上明确了三条要求: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土地流转年每亩租金800元以上,第一个五年后递增15%,第二个五年后递增20%;每名干部挂钩帮扶2至3户党员群众,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所有想创业的村民,由支部出面,干部个人担保,帮助其在银行贷款,鼓励他们搭上市场“致富快车”。

其实,刘树安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为唐陵村原特困户王平做担保,向银行贷了20万元创业资金,帮她开了一家树药专卖店,一年盈利十几万元;他劝返在外打工的贫困农民袁义兵回乡创业,在木易园区的道路建设和土地平整中挖到“金矿”,一年收入20多万元;低保户丁福康小时候不慎触电,右手落下残疾,在他的鼓励下,借着唐陵苗木大发展的“东风”,编草绳卖草绳,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在他的帮助下,仅用两年时间全村最后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1632643516926734.jpg

唐陵村富了,村民腰包鼓了,唐陵村又将发展红利反哺于民。由村里统筹,为60岁以上老人缴纳意外伤害保险,为70岁以上老人缴纳合作医疗保险,投资5000万元打造占地1万平方米的养老公寓,为“三无”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责任编辑:许彤玮、潘伟伟)


三位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