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软件企业会有大批人员派驻客户现场,他们既不属于客户方,离自己的公司又很远,往往会产生“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失落、惆怅,甚至痛苦,为团队人员的稳定性和成长性造成负面影响,被称为“世界级管理难题”。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和软件”)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守党章,持续探索民企党建理论、组织、制度、方法、作用、阵地等方面的创新,2016年起,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实施“远方团队”关怀行动,加强外派员工、外派党员关爱和管理,为解决这个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管理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特别是2024年,润和党委的“远方团队”慰问小组,背着满载南京特产的行囊,带着党员学习材料,行程7000多公里,走访乌鲁木齐、成都、长沙、赣州、郑州、杭州、北京等地项目组,慰问员工近千人,建立临时党支部15个,向分散于各地项目组的党员们分发学习材料学习100多份,建立党员突击队6支。这一做法,不仅从温暖人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等方面助力团队建设,提升管理效益,还开创了远方团队党的组织建设新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实现了组织全覆盖、党员零空白、党建无死角,形成了以党建优势促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远方团队”活动已持续开展8年,以其创新的党建模式和显著成效,成为企业党建与员工关怀、业务提升深度融合的契入点,为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构筑新质生产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起步
润和软件成立于2006年,2012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300339)。到2020年,企业从1000多人发展到10000 多人,其中70%以上的员工工作在客户现场。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来“阵痛”,遇到了许多大型企业都面临的管理难题:身处各地、不同文化背景员工和团队通过并购加入企业,在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拓展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带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不足,凝聚力不强,文化差异明显等问题。许多员工需要远离公司总部和家乡,长年驻守在不同的客户现场工作,不仅要在陌生的环境中适应生活与工作,还要克服思乡之情。甚至有员工第一天来公司入职报到,第二天就被派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客户现场,再回公司已经是几年后办离职的时候了。再如,几个不同业务板块的团队,同在一城互不知晓、没有联系,不能互为支撑、共同壮大,形成聚合力。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肠梗阻”。
如何把众多“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员工拧成一股绳,凝心聚力,实现员工与企业价值创造同增共享?润和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周红卫提出:党建要引领,管理措施要跟上,要持续将做好驻外员工的思想教育、关心关怀、归属感向心力为工作重点,以思想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激发员工干事热情,以“凝心”“暖心”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周红卫(中)在党委工作会议上部署“远方团队”活动
有了明确的思路,润和党委迅速响应,积极探索,注入以党建为引领的创新活力。经过大规模调查研究后,决定成立走访队伍,借鉴央视“远方的家”的思路,创新开展“远方团队”关爱行动。针对不同的团队人员构成、项目不同的进展阶段、业务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对团队的要求等,每一次慰问都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和成果检验,并通过线上平台,将一个又一个团队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推给全国各地的润和员工,从而使每一位润和员工都深知自己和团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四川省成都市葛洲坝相关的项目组中,有一名来自润和员工,是江苏淮安人,入职第二天就被派到这个项目中,一个人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当远方团队的人员带着南京特产来看他时,他的眼眶红了。他动情地说,3年间,除了领取工资时知道自己是“润和人”,他已经把自己当作这个本地公司的员工。真没有想到,现在公司会为他一个人前来看望慰问。他当场把公司带来的南京特产分发给“同事”们,并说:“这是我们公司‘娘家人’来看我了。”当地公司的领导也握着慰问小组成员的手说:“你们真是为客户着想。慰问你们的员工,其实也温暖到了作为客户的我们的心。”
互联网再好,也不要小瞧“面对面”的作用
身处网络时代,网上办公、社交、沟通成为更节省成本更便捷的企业管理主流方式,它提高了管理效率,简化了组织结构,促进了供应链的协同,但面对冰冷的屏幕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没有感情色彩,从而缺乏面对面交流和互动的优势,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层面的人性关怀、教育宣传、团队凝聚力提升方面。润和党委认为,创新管理要跟时代的步伐,但不能把好的传统丢掉。在“远方团队”活动过程中,建立了高效的现场沟通与反馈机制。员工可直接向团队反映问题,团队则迅速将问题反馈给公司管理层,确保员工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这一机制增强了员工关怀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使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大幅提升。
此外,“远方团队”还搭建了项目组之间的知识与经验共享平台。团队成员由公司各领域专家和骨干组成,他们在慰问过程中,将公司最新技术、管理经验分享给项目组,同时收集项目组的好的经验做法反馈给公司,促进了公司整体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打破了以往项目组之间知识传播相对孤立的状态,有助于经营管理层解决实际问题。
某汽车金融项目是润和软件进军汽车金融科技领域的第一个重大项目。由于各种原因,项目曾经进展缓慢,成本增加,未能达到客户预期。党委书记周红卫指令组建“远方团队”工作小组,派出特派代表进驻现场深入支持。调整后的项目管理组与坚守现场的全体员工统一认识,锁定目标,协力同心,克服困难,日夜奋战,解决了许多从前无法解决的难题,仅用3个半月时间,就让项目在当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成功上线,追回了前期耽误的时间,得到客户方高度的认可与赞扬,大大提升了润和企业品牌的形象。
“远方团队”与某汽车金融项目组共同奋战三个半月
催生临时“党支部”,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润和党委在“远方团队”活动中发现,许多项目组中有很多流动党员和“口袋”党员,由于工作地不稳定,属地管理难。如何对这些流动的“红色资源”、关键的“活跃因子”进行组织化管理,实现对流动党员的常态化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针对企业党员分散在近百个城市工作的实际情况,借鉴毛泽东同志“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党建创举,润和党委推动实施将“支部建到项目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党委在各地项目组建立15支临时党支部,采用“总部+区域+项目”三级组织架构。总部设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区域设联络站指导督促,项目设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党建覆盖每一个项目。党委还探索跨部门、跨领域党组织共建模式,与客户单位、合作伙伴、社区等开展共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拓宽党建视野和渠道,提升影响力和实效性。
今年9月,在“远方团队”的活动中,公司成都物联网板块率先成立第一支临时党支部,公司党委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并给予经费支持。6名来自各地的党员再一次激动地在鲜红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有的党员激动得热泪盈眶。支部书记胡峰充满激情地说:“我们终于又有了组织。临时党支部意义非凡,6位党员都是业务骨干,今后党员更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并引领身边同事积极向上,将党的优良作风植根于项目组中,让党旗在项目组阵地上高高飘扬。”
江西赣州某金融科技项目组成立临时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