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始终坚持强组织、强机制、强人才、强产业,持续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让乡村走上振兴路。
强组织是第一要务。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凝聚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的“引力场”。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中,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电商+农户”模式,以党建引领带动产业合作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三会一课”“两议四公开”等制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点燃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
强机制是第一动力。发挥城乡党建一体化优势,采取“1+X”模式,动员77家区级机关单位与111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印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村集体发展6大路径,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设立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将村级产业发展情况作为村社干部评优评先、薪酬调整的前置条件之一。2020年,溧水区共奖励经营性总收入达标村37个,并按比例奖励村干部124.86万元。
强人才是第一导向。构建“1+5+18”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体系,通过健全“准入定级、教育培训、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制度保障”5项机制,制定村书记“专职五级”评定等18个配套文件,全链条培育“头雁”队伍。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通过本村能人选任、在外能人返任、民营企业家兼任等措施,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强产业是第一抓手。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展现优势,科学选择发展模式和路径。对适合发展种养殖业的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促进农户增收;对合作社发展成熟的村,兴办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集体产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选树一批村企联建示范典型,通过深化村企联建发展成果,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90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百万元,占比95.7%。
(责任编辑:许彤玮、潘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