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辖区内岱山保障房片区社会治理问题多、难度大的现状,西善桥街道依托党建引领优势,以文化建设为切入,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价值建构、社会冲突整合、社会发展导向中的积极作用,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破解社会治理困境、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厚植文化沃土 凝聚共治共享新合力
1、以核心价值铸魂
西善桥街道注重以精神力量引导居民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建成由52幅名人名言书法作品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每年对优秀网格志愿者、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通过外建公益长墙、内树模范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带动一方群众投身社区公益事业,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2、以乡土文化融情
西善桥岱山片区的拆迁安置居民来自全市各地,对岱山本土文化并不了解,缺乏归属感和凝聚力。西善桥街道以独具魅力的乡土文化为“芯”,编制《西善桥街道文旅事业五年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搬迁扩建全国唯一街道级历史文化博物馆——南京碑刻博物馆、成功将代表两岸之间深厚同胞情谊的“南京先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拾民俗记忆,探索新型赶集文化,202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岱山新庙会,今年5月举办首届西善民歌节暨第二届岱山新市集、首届南京西善赶集文化论坛,为岱山民众编织了融传统与时代元素为一体的文化纽带。
3、以志愿服务聚力
岱山片区14万总人口中,户籍人口仅有3万,居民之间互不熟悉、情感淡漠。为建设守望相助的邻里社区,街道通过培育居民志愿者、优化社会组织服务、组建“微善+”商圈联盟等方式,构建了邻里、社区、商家多层级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微创投”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进行动态对接、双向认领,精准投放志愿服务资源。目前,已凝聚68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关爱高龄老人的“爱心敲门”等3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涌现了辛福、沈洁等一批全国、全省志愿者先进典型。
加强文化引导 培育文明和谐新市民
1、办好“一所学校”
街道联合辖区1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办“向善家长学校”,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志愿教师上示范课、志愿课,开展由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实践活动,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张圣华、文岚、孙云晓等40余名专家、学者先后来到岱山开设示范培训课,经培训后的志愿教师为学生家长讲授普及课150余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00余场,培养了300余名“优秀家长”“超级家长”,辖区内每年参加各类正式活动的家长达3万余人次。
2、建好“一个家庭
街道建立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搭建“家长沙龙”“家教论坛”“向善阅读”等平台,在中小学及幼儿园试点家长专业成长项目,编制推行《家长自我教育记录本》,编写《家庭教育专家锦囊》,将家长培养成为家庭的“领航员”、政策的“宣传员”、治理的“骨干力量”。支持学校探索各类“个性化课程”及特色亲子活动,创立“研读经典家训”“家长意见征集”“父母课堂”等特色活动品牌,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3、共读“一本好书”
街道推动全民阅读作为岱山居民传承文明、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街道干部带头阅读、广大居民参与阅读,广泛开展心得交流、线上分享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每日领读”“同读一本书”等线上线下活动持续进行。建立青年干部季度“悦读分享会”制度,组建线上“西善读书会”、线下“读书交流小组”,读书分享、思想碰撞、共同成长成为常态。组织成立阅读小组28个,成员2000余人,年系统化阅读5本书以上的居民达2000人,集中开展阅读活动200场以上、参与人次达1.6万以上。通过互动读书,居民之间交流得多了、走进社区参加社会治理的多了,全民阅读成为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打造文化地标 塑造高端品质新生活
1、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
自2018年起,岱山片区建立以“走近高雅艺术”系列活动为主的优质文化供给制度,持续举办名家书画展、高雅艺术展、高端文学讲坛等活动,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今年6月,岱山启动了“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高端文学讲坛,在岱山打造契合南京“文学之都”气质,推崇文学和文艺作品的城市氛围。首期邀请了天津作协副主席张楚、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等两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为嘉宾,联手为南京的文学爱好者们奉献了一场文学盛宴。
2、建设高水准文化空间
西善桥街道立足片区居民需求和文化特质,通过资源整合、内育外引,以一批高质量文旅公益配套替代了棋牌室等低端文化场所。2018年引进初见书房成立“初见知旅共同体·青年学习社”,以纸质书本为媒,营造理想阅读空间,传递关于诗书的美好接力,成为承载、服务青少年群体学习、活动和联系的重要文化载体。先后投入2700万元,在岱山片区打造6家党群服务中心和影视文旅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先后建成白家山名人铭园、永盛奥林匹克公园、姚南石刻公园等,竹林七贤群雕像、李白将欲行像和饮马雕塑落成开放,辖区内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3、培育高能级文化项目
聚焦文化关联产业,吸引优质文化项目落户街道,提升片区产业发展能级。策应辖区内梅山矿业转型发展,启动“南京9424电影工园”建设,目前已与市电影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蓝鲸影视、苏纳影视、江河水影视等30余家影视企业落地,20余部影视剧正在拍摄制作。加快建设黄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及以沉浸式体验为主要特色的草博馆、影博馆,落地江苏文保、阖天下、独立书店、成都止一堂等一批文化企业。打造“520青创空间”,3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聘请专业公司运营,通过搭建“孵化服务+创新培训+开放平台+资本服务”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平台,培育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孵化“未来之星”企业。2020年,街道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约5.92亿元,比2018年增长154.51%。
西善桥街道岱山片区作为全市最大的保障房片区,通过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保护传承“最岱山”的区域文脉,以文化建设助力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在短短三年时间,辖区软硬件设施、环境面貌、社区治安得到极大改善,居民的文明素质、法治意识等显著提升,实现了秩序由乱到治、居民由散到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稳步提升,为推动区域新治理、展现社会新气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也为南京城市社区良性发展,打造善治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可供复制推广的典范。
坚持以“德”立心 凝聚文化精神内核
西善桥街道从提升居民的思想文化素养入手,通过核心价值引领、乡土文化传情、本土文化凝心,建设既有本土历史文化内涵、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地标,开展老有所乐、青有所获、幼有所学的全年龄段文化活动,形成了广大居民情感认同的重要符号,营造了有人情味、有温度的社区氛围,提升了居民的精气神,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推动城市发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坚持以“善”促治 弘扬崇德向善风尚
西善桥街道抓住“善文化”内核,于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培育以社区认同为核心的共同心理,构建居民与社区之间利益关联机制及情感机制,增加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动力,激活了基层社区每一个细胞单元,让人人有序参与治理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善与美蔚然成风。
坚持以“治”壮产 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随着岱山人文环境的不断优化、治理效能的稳步提升,岱山的营商环境也持续改善,集聚资源的“磁场”效应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岱山居民回归岱山就近就业,更多的高端项目和优秀人才来到岱山、留在岱山。区域居民人文素养和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重要保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汇聚发展创新要素注入澎湃动力。
西善桥街道围绕“倡导读书提升”“引导学习培训”“打造文化地标”“发展文旅产业”等系列根本举措,给社会植入文化“芯片”,用“大教育”视野谋划社会“大治理”,以文化人,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
(责任编辑:许彤玮、潘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