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安德门社区:让流动党员“有家有为”

来源: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党工委作者:毛丹丹 2023-04-21 16:27

“能在南京参加组织生活,感觉又多了一个‘家’,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老乡,还认识了很多南京的党员,大家聚在一起学习讨论,一起过组织生活,心情特别愉快。”当过23年村书记的安徽省凤阳县殷涧镇青山村老党员郑文举说。

对于流动党员来说,找到党组织就是找到了“家”。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安德门社区的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区组织部门的充分认可。

1682214018730135.png

安德门社区原先周边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民工就业市场、军港建材市场,聚集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如何服务好这部分“新市民”,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街道和社区思考的课题。2016年,在组织部门开展的“两找两问两服务”活动中,安德门社区共摸排出工作、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动党员30余人,而这些党员大多来自于安徽省凤阳县。

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解决好外来务工党员的学习等问题,安德门社区对辖区内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状态和需求给予了高度关注。在赛虹桥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主动与流出大县安徽省凤阳县联系对接,于2016年6月15日与凤阳县驻雨花台区流动人口党委正式签订《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协议》,积极探索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协商协调、双向共管机制,为流动党员在宁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使其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学。

1682065808583766.png

安德门社区党委加强与凤阳流动党委的共建工作,6年多来,双方开展联学联做,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观摩、专题讨论、实境党课等,每年的组织生活会都会联合开展晒“成绩单”“问题单”“积分表”“承诺书”等四晒活动,还牵线流动党委认领社区建设、困难帮扶等公益项目。

1682065839341270.png

依托安德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建设,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让流动党委有固定的服务、办公场所。把党史学习教育搬进站点,打造流动党员红色“充电站”。发挥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流动党员学习微信群,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开展督学、经验交流等线上交流活动,真正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1682065870733431.png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的诉求呈现多元化态势。2017年12月,社区党委主动对接流动党委服务需求,经南京、滁州两地党组织及妇联一致协商,首家跨省流动人口妇联—安徽省凤阳县驻宁妇女联合会在安德门社区正式成立。帮助更多凤阳妇女走出家门,掌握家政技能,通过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就业能力、搭建创业平台等途径,调动流动妇女内在活力,真正实现自我发展、带头发展。

1682065904347032.png

为了更好地维护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社区把开展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核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全面依托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程,开展流入人口专项清理。2018年1月,在双方党组织努力下,流动人口联络站正式升级为安徽省驻南京市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站。作为省级示范站点,在南京市服务对象已达4万余人。

1682065925801485.png

南京遭遇暴雪袭击时,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一名凤阳籍无业流浪人员,立即与凤阳县驻宁流动党委取得联系。凤阳流动党委协助社区主动为其购买了当天返回凤阳的汽车票,并给予李某500元救助。

如今,以安德门社区为核心,辐射服务在宁的凤阳籍党员130余名,宁滁两地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开放式社区党建模式。安德门社区党委以“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平台”为载体,全力打造了“流动党员之家”,继续探索双向共管机制,引导广大流动党员“有家有为”,融入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江苏党建网推广标识.jpg

167169862448637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