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什么时期,在怎样的年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是我党一以贯之的精神情怀和价值理念。桥载物而通八方,正如同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形象。牺牲、拼搏、创造,归结起来都是为了同一个主题。让我们一起从“桥”的故事出发,以桥为媒,进一步坚定斗争精神,传承奋斗精神,振奋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铭记“钱江桥”,一跃滚滚洪涛“战敌顽”。1937年,打破了国外“钱塘江不可能建桥”预言的钱塘江大桥在战火之中成功通车,成为输送军火物资、疏散战难百姓的关键通道。然而,为了抵御日军南下,大桥在通车后的第89天被含泪炸毁,桥身落入滚滚江水之中。今天,战争的硝烟渐渐远去。但我们决不能忘记那段屈辱苦难的历史、那些前赴后继的人。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尊重历史、敬畏历史、铭记历史,不断增强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书写新篇章,获得新成就,不负先辈,不负人民。
擎起“争气桥”,一身飞架南北“变通途”。20世纪60年代,数以万计的桥梁建设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桥梁精神,才得以突破国外技术和材料封锁,汇聚全国之力,创造出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采用国产材料建设的公路铁路两用“争气桥”——南京长江大桥。百年大党,从一叶小舟到巍巍巨轮,依靠的也是党员同志的“争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在时代发展的长轴上,全党同志要树立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的信念,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造福,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奋起直追、永不气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架好“圆梦桥”,一展百年宏图“绘愿景”。一桥连三地,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密切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同时其本身更是成为了中国桥梁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故而曰“圆梦”。要建造这样一座大桥并不容易,桥梁建设者在数不清的技术节点上加以创新,突破地质环境、建造工艺等因素的限制,才成就了今天的圆梦桥。同样地,进入新时代,我们也会遇到数不清的时代课题。只有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求索、创新思辨,避免“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在过去式”的落后状态,才能带领人民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纵观我党百年芳华,桥梁的故事只是一段时期下一代人的精神缩影。它们是具象而又是抽象的。我始终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向前,必将赋予更多的事物以更丰富的时代底蕴和精神内核。让我们接续努力,就像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先生所说的那样:“桥何名欤?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