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先锋评论 > 先锋评论

读懂“红柳老人”刘铭庭的“一生一事”

来源: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者:于湘苏 2023-03-27 15:10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从当年的血气方刚到如今的满头白发,刘铭庭倾注一生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开辟了“治沙”又“致富”的新道路,只为兑现那句“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治沙事业”的铮铮誓言。择一事终一生。刘铭庭的这“一生一事”,是矢志不渝,用一辈子的时间治沙富民的“初心不易”;是甘于奉献,用个人的“负重前行”换取人民的“岁月静好”;是不畏艰难,在无人处与风沙作斗争的“苦尽甘来”。

这“一生一事”是矢志不渝、坚守初心,坚定不移实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治沙梦。“我坚决要求组织把我分配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分配到祖国的边疆去。”年轻的刘铭庭在亲身经历风沙“毁灭性的伤害”、亲眼目睹新疆人民的苦难后,毅然决然向高教部写信,主动要求留在大漠边疆,投身治沙事业。他一头扎进沙漠,誓与风沙“死磕到底”,这一“磕”就是六十载。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是“香饽饽”,他却放弃了优厚的待遇,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但他走得义无反顾,如沙海里的红柳用生命和心血践行拳拳初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最壮丽的事业。

这“一生一事”是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积年累月走出“俯身甘为孺子牛”的致富路。“我到新疆不是来享受的,我就是为新疆广大群众服务的。” 刘铭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2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帮助这里的百姓苦苦找到根治黄沙的希望;用5年的时间和同事发动群众在沙漠上种植400多万亩红柳,带领这里的百姓见证了“人进沙退”的奇迹;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培育大芸,帮助这里的百姓增收致富,摆脱了祖祖辈辈的贫穷。他就像沙海里的红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一步一个脚印,走了4万多公里,相当于围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整整转了7圈。

这“一生一事”是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千辛万苦书写“千磨万击还坚韧”的红柳志。“不能因为危险就不干这个工作了,工作还得干,我不死就要干。”退休后的刘铭庭本该回乌鲁木齐颐养天年,但心中一直惦记着大芸的推广,带着老伴再次回到沙漠,自掏腰包,拿出所有的积蓄培育起大芸。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路,50块钱的一张床……白天在沙地里冒着大风与酷暑辛勤劳作,晚上在地窝子里忍受着蚊子和牛虻的叮咬。没有什么能够停止他治沙、植绿的脚步。亦如沙海里的红柳,从无畏惧,在狂风暴沙中淬炼筋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艰苦,对于刘铭庭来说,不算什么。能来到新疆,一辈子只做治沙这一件事,已是此生所幸。

江苏党建网推广标识.jpg

1671698624486370.jpg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