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着力打造“红色物业2.0”版本,从覆盖面、运行模式以及服务类型上进行全面提升,探索了业主自治、包干制、信托制三种红色物业运行模式,致力于构建“政府引导、齐抓共管、业主自治、良性循环”的党建引领无物管小区治理新格局。
健强组织体系,变“无物管”为“共同管”
党委牵头管。充分发挥党工委对基层治理的统领作用,一把手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红色管家”工作。成立街道物管办,精准摸排辖区内小区物管情况,共排查出无物管小区81个。根据各小区封闭情况、人员结构、公共配套设施等情况,探索业主自治型、包干式、信托制三种“红色管家”模式。
平台统一管。通过国有平台企业组建物业公司,对无物管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资源互补,实现“双重身份、四方融合”。
党员一线管。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公开招募608名党员担任“红色管家”楼栋长,及时收集民情民意、群众诉求等工作,不断改进物业管理,实现良性循环。
注重服务质量,变“薄弱点”为“新强点”
开设培训课程。组建“红色物业”学院,一方面针对新招募红色物业人员进行基础性业务培训,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设置专题课程,针对社区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红色物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解惑。
扩容服务模式。推进组团式、订单式、预约式、上门式等多元化服务模式,开展“红色物业+”服务扩容行动,补充房屋装修、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增值服务,整合驻区单位、社团组织资源。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服务500余次。
提升智治水平。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依托“红色物业”智慧管理平台,居民“点单”、党委“接单”、物业“销单”;线下分片区、楼道设立有事请找“5”意见箱,畅通居民群众监督反馈渠道。
聚焦运营全程,变“无规矩”为“有章法”
聚焦前端,让红色物业管理有规可循。制定《罗塘街道红色物业工作标准》,包含服务项目清单、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商讨无物管小区红色物业管理收费模式和标准,采取“先尝后买”的方式,推行一年兜底、两年贴补、三年保底的惠民性收费政策。
聚焦中端,让红色物业治理协商有效。定期召开街道、社区、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五方议事”会议,挖掘整合资源,密切沟通协调,会商解决重点问题,不断推进红色物业治理提档升级。
聚焦末端,让红色物业评价客观全面。完善考评奖励方法,出台《红色物业考核细则》《红色物业奖补标准》,把红色物业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以红色物业企业履职情况、业主满意度等为重点,定期开展红色物业企业综合能力星级测评,促进红色物业服务从有到优。
通过实施“书记项目”,实现了三个度的提升:一是治理“精度”得到了提升,通过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小组”四级纵向组织体系,制定全流程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二是治理“温度”得到了提升,链接小区党支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为小区居民提供多元化、多样化服务。三是治理“效度”得到了提升,在11个小区同步试点推行3种红色物业模式,探索最优、最适合本小区的“红色物业”模式。
罗塘街道将在红色物业打造上持续发力,推动3种红色物业模式走深走实,致力于实现三个“进一步”。制度保障进一步落实,梳理各部门、各条线责任,制定责任清单,压实责任主体,推动制度进一步落实。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导“公家物业”和“市场物业”合理竞争,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人员力量进一步聚集,选好“关键人”担任业委会主任、红色物业“监督员”,优化队伍结构,集聚人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