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第四棉纺织厂(俗称大明厂)是一家具有100年悠久历史的老厂。抗日战争结束后,由著名爱国实业家、纺织巨子刘国钧收购更名为“大明纺织染公司丁堰工厂”,2006年由天虹纺织集团整体收购“仪征化纤常州大明公司”,企业更名为“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2020年,“常州大明纱厂”项目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第四批工业遗产名录。
大明厂在解放前就组建了党组织,1949年3月成立了第一个大明厂地下党党小组。1950年4月成立中共常州大明纺织染公司支部委员会,党组织队伍也日益壮大。1972年,我国服装面料短缺,在纺织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技术人员成功开发新品“的确良”涤棉混纺纱,并一举试制成功了当时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布。
一纺车间是1990年之前大明厂唯一的纺织车间,作为企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最大的车间,天虹纺织党总支在此建立“红色车间”,充分发挥一纺车间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开展“亮身份比贡献”等活动。
为充分发挥关键党员在生产经营重要岗位的先锋模范引领作用,车间里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支部中的3位高级工程师带领技术研发团队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为公司生产经营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企业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目前拥有11个民族的员工,部分少数民族员工来自贵州、云南等边远地区。车间技术员工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红色按钮灯代表停车,黄色按钮代表慢速或点动,绿色按钮代表正常,可以开车等,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代表机器不同的功能,使得设备操作快捷、简单,少数民族员工经过操作培训后,只要按照按钮的颜色操作就能正常工作。
党员技术骨干认领设立“党员模范生产线”,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员工关爱、业务指导等活动,引导党员职工在纺纱一线和攻坚克难中打先锋、站排头,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设备智能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车间里的自动络筒机分别是从日本和意大利引进的先进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维修难度大,对设备维修人员是极大的挑战!今年59岁的支部党员陈廷钰为了攻克技术难题,经常带上老花镜在机器旁一琢磨就是大半天,直到顺利解决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口设备“全天候保姆”。
天虹纺织党总支始终把党建工作当作公司发展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牢固树立“一生坚持做好纱”的工作理念,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目标定位,建立“把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培养体系,通过传播“虹”色根脉、打造“虹”心课堂、组建“虹”领先锋、传承“虹”运匠心等一些列举措,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促进车间的发展优势,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推动创新的榜样力量,实现了“强党建、抓生产、谋创新”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