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今年以来,睢宁县以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契机,创新“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充分整合基层工作力量,推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有效增强。
网格成风险隐患第一感知触角
“小孙,多亏了你们帮忙,让我少了房子漏雨的烦恼。”7月初,针对雨水较多的情况,睢宁县金城街道办事处党员孙大镇深入城中村走访时发现,金城社区居民金计芝的房屋存在渗水漏水隐患,他第一时间向街道汇报,帮助及时修缮房屋。
这是睢宁县以“党建+网格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之一。今年以来,该县按照“党建引领、一网运行、一长多用、全域覆盖”原则,完善“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组织—微网格(楼、排、巷)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实现党的组织与964个综合网格、4088个微网格精准融合。在微网格内大力推行楼长(巷长、排长)制,通过自荐、居民推荐、组织委派等方式选聘楼长(巷长、排长)10172名,将网格服务半径覆盖到楼栋和村组。同时,该县在各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立网格代办绿色通道,明确50项网格员帮办代办事项,将全科政务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切实将“网格”打造成发现风险隐患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纠纷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第一服务窗口、多元参与第一共治平台。
一年多化解群众5万件“小事”
“8:45,接到银岗新村小区因巷道灯老化影响市民出行的工单;9:00,工作人员现场勘察,拿出改造方案;17:00,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这是6月7日睢宁县“速来办”平台对一次群众反映问题处理情况的记录。通过该平台反映问题的银岗新村小区居民王明璋说,“平台方便联系,效率又高,是老百姓的福音。”
2021年以来,睢宁县整合审批服务、综合执法、协商民主、12345热线等各类平台资源,集成搭建“速来办”综合受理平台,变“多头反映”为“一口受理”。还开辟微信、短信、电子邮箱等3种诉求受理渠道,最大化方便不同群体诉求表达。由睢宁县委书记亲自担任“首席办事员”,倒逼各部门各板块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大力提升办结率和满意度。平台运转以来,全县网上投诉同比下降97.1%。
“目前,平台受理群众诉求5万余件,这些‘小事’均已得到解决。”睢宁“速来办”平台负责人王庆说。
群众来访无差别“一窗受理”
“这些钱都是我们的血汗钱,感谢法院的高效调解,这下算是吃了定心丸。”1月28日上午,16名农民工来到睢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求助,反映某工地拖欠他们20多万元工钱未兑现,当时年关将至,他们心中万分焦急。睢宁县人民法院驻综合服务中心法官吴艳立即通知施工方到场并组织现场调解,当日13时许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在推进“党建+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过程中,睢宁县坚持“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组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党委,由县委常委兼任中心党委书记,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委员,通过职能整合、部门集中、协同办公,将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劳动仲裁服务等进行整合,为全县群众提供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等综合性服务。中心还设置社会治理指挥平台,配置8名专职引导员,精准、迅速地把来访群众引导分流到相应功能区域,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分流交办,最大化满足群众诉求,提高受理满意度。
“基层治理做得越好,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便会越强。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党建+网格化’的有效途径,织密完善健全社会基层治理网络和链条。”睢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弥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