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先锋评论 > 先锋评论

巧用“三运算” 答好“振兴卷”

作者:常州市武进区丁堰街道 陈佳 2022-08-26 08:35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指导下,中国农村杂志社编辑出版《农民文摘·2022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专刊》,宣传解读2022年三农政策,这一举措帮助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更好掌握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目标是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以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艰巨的历史性课题,而如何答好乡村的这张“振兴卷”,要巧妙用好“加、乘、除”三则运算。

用“环境加法”,护碧波十里

环境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方面是环境是民生问题,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导下,我们必须要关注环境问题。另外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也就是环境和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产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方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绿色生态的重要思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践行十四五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

结合实际,第一,要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经济生态双向发展。应该持续坚持绿色经济发展,确保协调两条腿走路,将生态和经济共同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各项政策的整体制定与实施中,并且实行宏观调控和过程监测,确保整体的绿色发展方向。第二,要加强绿色发展,推动绿色生活方式转变。无论是企业单位中的无纸化办公还是节约水电垃圾回收低碳出行等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像是涓涓细流汇聚到一起,终将成为大江大河,来成就我们把荒山处理丢给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的目标。

用“创新乘法”,添不竭动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几年的江苏省委一号文件,都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创新的力度、广度不断加强。第一,要提升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能力,食为政首,粮稳天安,要深化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业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升级种业配套设施,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能力提升建设,扶优一批现代商业化育种重大创新中心(企业),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第二,要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平台建设。让平台成为创新主阵地,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此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集群力量。第三,要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系,推动县域人才统筹培养引进使用,加快健全乡村人才省市县乡村五级管理与服务网络。”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只有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乡村振兴才有活力、有生机。

用“文明除法”,兴乡村之魂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应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的没落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与城市差距的拉大,也体现在精神文化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农村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还是传统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的式微,亦或是农民科学素养、法治素养的淡漠,都在昭示着乡村文化振兴刻不容缓。

只有乡风文明的农村才符合人民的期待,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塑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文化可以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品牌、新吸引力,从而为农村的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促进物质文明的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实施中要以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工作,弘扬传统美德,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动农民的聪明才智,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最终实现以文化人,深远持久,潜移默化。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广大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铆足劲,在“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战略,携手共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三位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