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文化广场上,老百姓漫步法治长廊,体验健身设施,丫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常开,网格员登门入户,解决群众诉求。
为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牛塘镇积极探索“红心蓝立方”网格党建模式,健全组织体系、推动资源集聚、办好为民实事,实现基层治理能级跃升。
2021年年底,牛塘镇依托辖区内60个网格、1598名党员,通过新建、撤并等方式优化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建成48个网格党支部,在武进区率先实现了网格支部全域覆盖。
“虽然建立了网格,但许多村(社区)干部还在用条线思维解决问题,网格化管理仍不完善。”牛塘镇党委副书记翁路英一度因网格治理难题而辗转难眠。
依托“金牛红盟”力量,牛塘镇启动“全能网格员、全科社工”一体式培训,与各红盟单位共同设计48课时课程,通过沉浸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促进网格员学用结合,提升网格服务能力。
“如今的村域是由过去几个村合并而成,网格太大、人员不足,很多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针对丫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伟东的困惑,牛塘镇探索推动民警、综合执法人员等70名镇级力量下沉全域网格,创新“镇属村管村用”模式,将日常管理权限下放至村(社区),为网格治理充实了更多力量。
在“美丽高家”小程序里,居民随时上报发现的问题,网格员快速响应,确保两小时内予以解决;在红客厅内,居民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议事……如今,人人积极参与、促进基层善治成为高家村的网格治理亮点。
牛塘镇根据农村、城市、园区等不同领域需求,分类打造“红心驿站”“红心客厅”“红心堡垒”等“红心”系列驿站,让网格化治理有载体、见成效。
为进一步激发网格活力,牛塘镇设立专项绩效考核奖,将表现突出、考核优异的派驻人员作为镇机关中层干部、村(社区)副职干部重点培养对象,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要持续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发挥网格凝聚力量、集聚资源、汇聚民心的作用,探索形成具有牛塘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牛塘镇党委书记杨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