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做好做实“三整合”改革“后半篇文章”,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依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以党建为引领,基层治理一张网、指挥调度一中心、综合执法一队伍”的基层治理架构体系。该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整合执法资源,规范执法队伍,增强执法效能,从党建引领、柔性执法、科技赋能等方面入手,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 激发动力提效能
“我们坚持将党建全面融入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党建成果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桃源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吕鹤平说。
近年来,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全员党性修养,引导全体队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陆续发展新党员15名。目前,一线执法队员共有党员51名,超过总人数的60%。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积极作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同时也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6月,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团支部组建青年突击队。两年来,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志愿服务84次,党员、团员干部参与率100%,人均服务时长超400小时,在应急救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柔性执法 服务为民有温度
走进干净明亮的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大厅,自助服务区的触控式执法查询服务机引人注目。这是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考虑到来访群众需求后,全面提升执法办公环境,将服务关口前移的体现。此外,局内还设有咨询区、调解室等多处便民服务区域。咨询区的“导办岗位”负责提供流程咨询和引导,为群众“精准导航”;执法调解室依照“调解既是服务也是执法”的理念设立,通过依法释理,消除执法盲区,化解纠纷矛盾。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还践行“721”工作法,将执法服务和普法宣传前置到各执法领域问题发现之初,坚持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制度和不予处罚告知承诺制度。
“免罚轻罚并不等于免责。”吕鹤平解释道,“我们运用政策辅导、警示告诫、规劝提醒、走访约谈等方式,加强行政指导和教育引导,还创新性设置了义务宣传岗,鼓励部分‘免罚轻罚’当事人担任义务宣传员,共同参与到相关执法领域的宣传普法工作中,让他们发挥自身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企业、单位、个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这样的柔性执法,真正实现了“无罚”胜“有罚”。
科技赋能 智慧执法更精准
综合指挥室、智能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也在执法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执法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执法更加高效精准。
“我们积极探索‘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的综合执法新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渣土管理领域成功应用。”吕鹤平介绍,辖区道路、河道等监控接入镇一体化平台,通过物联感知终端锁定全镇范围内的渣土车、运泥船并实时监控,利用智能识别和系统比对分析渣土车备案和空载满载情况,分级预警后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实现对渣土运输违法行为的即时响应。这一“物联网+大数据”的防控网有效震慑了外来建筑垃圾运往桃源倾倒、中转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渣土类案件查处数量和处办效率较去年同期增长600%。
智能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设备也提升了工作效能。执法人员配备的智能执法记录仪除能满足日常执法中的全过程记录要求外,还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配合后台指挥调度系统,灵活派遣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实现精准指挥、科学调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而在巡查中还引入无人机设备,也解决了辖区范围较大、巡查管控难度高的问题,减少监管盲区。疫情防控期间,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空中喊话,及时制止了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实现无接触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