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先锋评论 > 先锋评论

干部考察之“五问”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作者:吴城 2022-06-09 16:33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精准识别干部是选好用好干部的前提。干部考察工作,既讲技术,更讲艺术,除去程序层面的客观要求,适用的方法论是否科学?经验积淀的艺术处理是否合适?这些都值得“灵魂拷问”,更值得总结提炼。

问一问自己是否怕考察?有些同志领到情况相对复杂的考察任务,便面露难色。说到底,还是基本功不够,经验值不足。对此,个人层面还是要多问多学多练多悟,每一次考察结束后及时总结,必要时备好自己的“考察宝典”,理清注意事项和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作为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考察员队伍机制,有针对性的安排任务和人员,多提供锻炼武台和交流平台,必要时可以采用“考察积分制”,建立个人考察档案,让考察工作真正规范起来、科学起来,也让考察员真正不怕考察、不惧任务。

问一问准备是否够充分?有些同志领到考察任务,急急忙忙,上场就谈,看似有速度有效率,但因事前无准备、心中无“画像”,以致考察的时候抓不到头绪,谈话的时候拎不清重点。不可否认,干部考察确实是了解干部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某种程度上,考察更多的是一种印证,是在日常接触了解干部的前提下,对“画像”再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对此,要注重考察前的“预热”,加强日常了解,把握好接触的分寸感,保持合适的距离,既要有“远景全面”,又要有“近景特写”。同时,注重干部“小档案”建设,在考察前及时掌握必要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问一问谈话是否太顺利?有些同志谈话任务完成的很快,还笑称与谈话对象有问有答“很默契”,但最后汇报时,又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说到底,还是没能把握好谈话的节奏和重点。谈话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拉家常”,学会从“家常”中听得“不平常”,在“松”的状态中觉察到“紧”的动向。再者,要善于细听,学会细心观察谈话对象的外表、行为、情绪,做到巧接、善接“话茬”,帮助谈话对象克服“内心障碍”, 做到“想说的能说出来”“不敢说的能问出来”“不肯说的能听出来”。 另外,谈话时还要坚持原则,对于反映不良情况的,要认真严肃对待,及时上报请示,从严查准查实,既为好干部澄清正名,也不给坏干部一点不良空间。

问一问情况是否掌握全?谈话不是考察了解干部的唯一手段,要在方式上更加多元和立体。一方面,要善听“群声”,多听取领导、同事、下属等共事人员的意见,从不同维度了解干部德才表现。同时注重听取纪监、信访等部门的意见,立足反向把控,及时扯袖提醒。再者,要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根本标准,对从各个渠道获得的情况进行甄别,去伪存真,比较分析,精准把握群众认可度。另一方面,要善用“一线工作法”,多在斗争一线识别考察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既在“挺身而出”中看政治站位,又在“克难制胜”中看能力素质,再在“不务虚功”中看务实作风。

问一问材料是否够丰满?考察材料作为重要的结果呈现,要确保“见字如面”,要在定位中建“骨架”,在定点中塞“血肉”,在定像中描“神态”,让考察材料丰满起来。对此,建议做到三个“要”: 一要像。要综合分析德才表现、实绩、特长、潜力来写,要结合从事分管、具体工作来写,要从与周围干部的比较中来写;二要实。既要突出主要特点,力戒面面俱到,又要挖掘典型事例,力戒重叠累加,更要坚持客观反映,力戒避重就轻;三要准。既要事实准确,反复核对事例、数据的准确性。又要表达准确,字字推敲,用语规范,用词得当。


三位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