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指导基层把握时代特征、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泰州市聚焦《意见》各项任务要求,围绕建立“1+2”组织模式,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新路径,最大程度激发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活力,不断夯实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家底子”。
制度赋能,填补家底“真空”
“我从市人社局退休后,局里每个月组织我们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其他时间我基本都在家里,要不都在老干部书画协会,想参加政治生活,没地方去!”这是目前泰州市部分老干部“有心活动、无处使劲”的现状。
如何破题?“1+2”组织模式应运而生。“1”就是老干部党组织关系所在的原单位,“2”就是老干部的居住社区和参加的社团协会。以此为基础,按照“方便灵活、多重有效”原则,构建起“原单位+社区+社团”三重覆盖的“1+2”组织模式,让老干部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党的组织、都能找到“家”。
思路有了,关键在于制度性落实。泰州市精准贯彻落实《意见》和省局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关于全面推广“1+2”组织模式 加强离退休干部功能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两个100%”目标,即“到2022年底,涉老社团、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100%覆盖,党建工作100%覆盖”,有效弥补原单位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之外的“真空”,让广大老干部更好地参与组织生活、享受政治待遇、发挥党员作用,进一步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基层党建工作大局。
组织赋能,奠定坚实“地基”
涉老社团、城市社区党组织怎么建?照搬在职党员的标准是否可行?泰州市通过区别对待“1”和“2”,在涉老社团、城市社区中成立离退休干部功能型党组织,有效解决了老干部党员居住不固定、流动性强等问题,探索出一条老干部党组织建设的新路。
“1”延续星级标准、星级要求。原单位老干部党支部以“星级化”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六有一提升”达标创优,大力推进老干部党支部“质量提升”行动。同时,以品牌创建为驱动,进一步推动原单位老干部党支部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不断增强组织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核心堡垒”作用。
“2”创新工作标准、工作机制。在老干部工作系统首次提出“三合一、四同步”的工作机制,明确老干部社团功能型党组织组建审批时坚持“三合一”原则:一是老干部社团协会、离退休干部功能型党组织、志愿服务队等组织设置“三合一”;二是社团协会负责人、离退休干部功能型党组织书记、志愿服务队队长等牵头人选配“三合一”;三是社团协会成员、离退休干部功能型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等成员登记“三合一”。工作推进中坚持“四同步”原则:即组织同步建立、资格同步年审、人员同步改选、工作同步推进。
通过对“1”和“2”分设标准,使原单位、社区、社团三种不同类型的党组织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融合,为广大老干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在“家门口、社团里”随时随地过上组织生活。
银发赋能,筑牢厚实“家底”
“这次活动非常好,关注我们老年人的需要。现在出门到处都要用到手机,总是问子女也不方便,在这里大家一起交流比较好,不懂的问问老师,老师都会耐心解答。”来自海陵区城中街道周桥社区的王阿姨笑着说道。
泰州市老科协依托老年科普大学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科普讲座,并把专项行动列入“百姓社区科普大学讲课菜单”。近年来,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多次荣获中国老科协“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一等奖、三等奖,累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5万多场,受益人数226万多人次。
全市像老科协这样的志愿团队还有193个,他们依托功能型党组织“建在基层、贴近群众”特点,聚焦科技宣传、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养生保健等方面,充分发挥老干部志愿者作用,以志愿服务丰富拓展活动内容,以协会活动有效推动志愿服务。
泰州市将继续深挖“1+2”组织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功能型党组织的特点,持续打造老干部“泰有为”志愿服务品牌,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开放性、实效性,让广大老干部作用发挥渠道更加通畅,将功能型党组织党建优势转化为引领老干部助力“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