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职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无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完善党组织建设。近年来,淮安经开区紧扣党员教育管理和治理发展需求,结合实际,深化“抓管带”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的新方法、新路径,紧抓“科学设岗、因人定岗、尽责履岗、严格评岗”环节,推动无职党员向“有岗有责、有位有为”转变,进一步提高无职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深入调查,科学设岗,打好设岗定责的基础。
以徐杨街道14个村(社区)无职党员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综合梳理形成调研报告,以期为全区无职党员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基础素材、可鉴经验。本次调查对象呈现男性偏多、年龄偏高、受教育程度偏低、党龄偏高的特点,收回问卷419份,其中无职党员375,占比达90%,三分之二的党员具备矛盾调解、法律、电脑操作、乐器、教学等优势或特长。研究分析无职党员的结构、思想动态、作用发挥等现状,制定经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举措、岗位设置、组织保障等事项。指导各街道(办事处)、村(社区)摸清无职党员的文化程度、曾从事职业、居住地特长等信息,形成无职党员信息库。42个村(社区)结合建设发展、服务群众、社区治理实际需要,设立了政策宣传岗、矛盾调解岗、环保卫生岗、文明引导岗、事务监督岗、致富帮扶岗等6种类型的岗位320个。
宣传发动,因人定岗,拓宽设岗定责的路径。
各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安排,以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等形式,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利用召开党员大会、座谈会、公开栏、微信群等加强宣传,使设岗定责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氛围。向全体党员公布岗位名称、职数、职责,实行党员个人自愿申报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各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指导各村(社区)党组织,引导帮助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适合自己的、能发挥所长的岗位。充分考虑无职党员的素质、特长、年龄、体能、居住等情况,尊重党员意愿,重点考虑70岁以下人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择优配岗、搞好调剂,共为1159名无职党员择优配岗,五老人员广泛参与。通过签订一份《服务承诺书》、举行一次上岗仪式、组织一次岗前培训、发放一套走访用品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做好基础保障,村(社区)挂钩班子成员出席上岗仪式,村(社区)为无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做好后勤保障,发放志愿马甲、民情日记、毛巾等物品,不给党员工作生活增加负担。
明确职责,尽责履岗,发挥设岗定责的作用。
根据党员岗位申报选配情况,各村(社区)每种类型岗位一般安排3-5人,每名党员可选1-2个岗位,嵌入党建网格,每种类型岗位根据综合素质、责任心、特长等情况择优明确一名组长。将岗位、人员融入到网格服务中,共细化形成20项岗位职责清单,使每个岗位既有履行工作职责内容,又提出具体明确的岗位要求,便于党员对标履职和评议监督。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开展无职党员走访服务业务培训学习230余次,让党员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技能,既强化了对无职党员的学习教育,又充分发挥了无职党员在宣传党的政策、联系服务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作用。与日常学习教育相结合,由各岗位组长灵活开展理论学习、党史学习等组织生活、志愿活动、监督等各项工作。277名无职党员成为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切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也便于在居住地做好群众联系服务工作,积极推广“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为主要内容的“三提三知”工作法,以“格外之心”尽“格内之事”,设岗定责做法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优化管理,严格评岗,取得设岗定责的成效。
无职党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岗位组长组织开展走访、服务、帮扶等,记好民情日记。探索将岗位和工作职责通过公开栏、微信群等形式公开,让党员群众充分了解设岗定责工作的内容,党员清楚岗位和工作职责,结合发放党员身份证、公示楼栋长情况、在住处挂中国共产党员标牌等,亮出党员身份、岗位,强化党员的在党意识,便于群众监督。为促进上岗党员能履职、愿履职、履好职,各街道(办事处)探索建立党员培训、督查、报告、评议等机制,如每个月由各岗位组长向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及计划安排,或开展工作交流、研究解决群众需求,推进设岗定责工作取得效果。自设岗定责以来,无职党员共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建设、社会保险、党的理论、安全教育等政策宣传4万余人次,发现参与解决矛盾调解、道路绿化维修、消防安全隐患、居民停车充电、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800余个,参与村(居)务、物业管理等监督2500余次,参与群众文化演出、节日活动、讲党课、捐款捐物、困难群体慰问帮扶等公益活动360多次,促进200多人就业,尤其是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协助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人员排查、小区值守、疫苗接种动员等工作,成为村(社区)党组织的助手。通过亮身份、每月报告、评议等营造比学赶超氛围,192人被评为优秀党员、服务之星、优秀楼栋长等,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汇聚了强大动力。涌现出马庄社区党员周绪珍“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建立了“马庄乐善公益社”,李曹村党员刘芝“帮困助学”、捐赠疫情物资等一批典型,30余名党员被区级以上媒体宣传,6名党员被聘为街道网格治理顾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