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市场主体“减负”,为经济发展“蓄能”,为营商环境“聚势”,海安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市1.2 万名党员干部广泛活跃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最前沿,点点“星火”汇聚成最炙热的“红色火炬”,帮助企业在复工复产的前进道路上昂首阔步、行稳致远。
开辟“红色通道”,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当前我们既要紧绷疫情防控‘安全弦’,更要建立保通保畅‘快车道’,坚决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助企服务团成员、雅周工业园区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陈小锋说。
海安市作为“立足苏中、承南启北”的交通枢纽,牢牢把握“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要求,根据市内厂区园区分布、重点物资供求等打造20个“微型中转站”,畅通“物流+服务”双轨通道,建立25支以党员货运司机为骨干的市内24小时“微循环”物流车队,开辟“高速口接引—中转站分卸—厂园区配送”“一站式”直达通道,打造150个“村(居)党员干部+党员货运司机+企业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助企服务团”,挂钩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在缩短查控流程、稳定产业链供应、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通道。5月份来,全市货运车辆每天进出均超过3000辆,环比增幅超2倍。
选派“红色管家”,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政府专门给我们公司派了‘红管家’,把惠企“政策福利包”直接送到车间班组,‘政策红利’变成了实打实的‘企业红利’!” 大公镇江苏新业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说。
为切实掌握企业需求,精准落实惠企政策,海安市聚焦物流园、厂区、园区分布划分48个“微网格”,选派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156名党员业务骨干联合237个村(居)党组织组成“红管家”队伍驻“网”开展工作,根据企业规模、主营业务、现实需求等精准对接走访调研全市12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2000余家中小微企业,“点对点”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服务,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指导制定防疫方案,提供经营决策参考。5月份以来,“红管家”队伍帮助清单式登记梳理、台账式销号解决企业用工、融资、产销等“急难愁盼”问题1427条,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汇聚“红色力量”,夯实复工复产“云支撑”
“疫情形势下,我们将服务企业路径延伸到‘线上’,企业无论是政策不理解,还是产销没渠道,只要‘动动键’就能够‘足不出户’得到解决。”海安开发区经济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说。
为最大限度缓解新冠疫情冲击,海安市将服务企业路径延伸上“云端”,选派28名有丰富涉企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带队组建“云上讲解队”,利用QQ群、微信群定期进行“云直播”,对企业关心的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放宽“住改商”等助企纾困54条新政策“屏对屏”解读、“键对键”回复。积极发动50名党员带货达人通过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云带货”,拓宽销售渠道,解厂家燃眉之急。构建“企业线上‘吹哨’、部门线下‘报到’”工作机制,对企业线上提出的加强区域沟通、加大放贷力度、拓宽销售渠道等“菜单”,给305名企业党建指导员和相关职能部门“派单”,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帮助企业“云端”圆梦、轻装上阵。今年来,依托“云端”支撑,帮助企业实现减税降费、精准扶持等“云心愿”1611件,售出各类工厂一手货20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