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张家港市吴惠芳、郁霞秋、赵建军、葛剑锋,获评江苏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今年5月,这4位村书记被评为第一批“张家港市乡村标杆书记”,任村党组织书记期间享受所在区(镇)正科职领导干部待遇。
张家港市历来把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党建的关键工程、城乡现代化的动力工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县域“强村群体”。2021年,张家港市村均可支配收入1518万元,该市14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特色康居和宜居乡村,涌现出一大批村(社区)书记先进典型。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张家港市创新实施“美美乡村•扎根计划”,为“强村群体”培优先锋头雁,为乡村振兴厚植人才优势,探索新时代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践路径。
“三级梯队”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张家港市实施农村带头人典型选树影响力工程,综合考虑重大荣誉和突出贡献,认定表彰了一批“乡村标杆书记”“乡村优秀书记”。该市围绕薪酬体系、考核管理、梯队建设等方面,细化村书记专职化管理举措,为村书记强筋骨、增底气。该市连续举办3届“村级中青班”,70%的学员成长为村(社区)“两委”正职;通过岗位特设、对象特选、职责特定方式,定期选拔“兴村特岗书记”,专项攻坚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持续做大村书记后备“蓄水池”。
“三大平台”激发比学赶超“动力源”。张家港市已连续3年举办37场次“先锋擂台”,村书记走进直播间、走到田埂上,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问题、焦点难题碰撞思维、交锋观点,单场直播观看人数最高突破10万。该市常态化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活动,市、镇、村三级书记共话振兴策、共解烦心事,“一揽子”解决240余项基层痛点堵点问题。该市常态化开展村书记“六问组织力”活动,设置问党建项目、村级经济、民生保障、乡村治理、干部培育、乡风文明等“六问”环节,列出25项职责清单,当面考问、真正考实村书记。
“三项认证”锤炼扎根一线“硬实力”。针对村书记实绩和农村工作特点,聚焦提升“党建工作、村级发展、依法治理”能力,张家港市创新实施村书记履职能力“三项认证”制度,划定村书记履职门槛。依托江苏省党支部书记学院农村分院(苏州)平台资源,该市建立组织力提升实训基地、常阴沙现代农业创业创新中心、杨舍法庭“诉源治理”基地等村书记履职能力认证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村书记履职能力综合认证体系。
“三重激励”提升基层岗位“含金量”。张家港市建立村干部“四岗十五级”专职化薪酬体系,设立村干部“提级保障、扎根基层、激励先进”三个专属“奖金池”。探索村书记“提级不挪位”机制,培养“扎根型”村书记。打破基层干部职业上升“天花板”,推荐优秀村书记提拔兼任区(镇、街道)领导干部。创新出台积分制管理体系,将退休待遇与在职表现紧密挂钩,以“年功分、绩效分、奖惩分”为“标尺”,构建四级退休待遇保障机制,推动优秀村(社区)书记退休待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