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档南通表现亮眼,首日票房闯入全国前十。在南通市,比热映大片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上映前的30秒“江海先锋”宣传短片,广告语“用有意思的方式讲述有意义的事情”让党员与群众津津乐道。2021年以来,南通市着眼中心工作大局、聚焦党员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持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推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党员教育“大餐”,推动党员教育更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挖掘“有意义”的内容
“倪书记一心干工作,实事办得多,我们松桥人民忘不了他。”看完反映“最美网格员”倪礼兵先进事迹的短片《忘了时间的钟》后,启东市王鲍镇松桥村村民曹炳昌动情地说。
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是南通市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一贯做法。2021年,南通市组织创作了《与妻书》《丹心如槭晚晴浓》等多部讲述当地普通党员干部故事的短片,受到观众的青睐。在“百年风华”全省党员教育全媒体作品创作大赛中,南通市有11部作品分获13个奖项。
在内容创作中,南通市把目光聚焦到本地红色资源上,将本土文化融入中心工作,用时代语言讲述红色故事。“没想到人民大会堂、拉萨饭店、港珠澳大桥、迪拜塔都有我们南通建筑铁军的身影。”观看《脚手架上的英雄》后,青年党员陆昕凯有感而发。2021年,南通市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主线,围绕传承张謇企业家精神、长江大保护、港口开发建设、南通建筑铁军、社会治理等5个主题,制作了“新时代红色记忆”系列专题片,一经发布就刷爆朋友圈,剪辑版《脚手架上的英雄》在新华社官网浏览量达106.1万人次,成为网络“爆款”。在2021年江苏省党员教育系列片《记忆100》中,南通市有8个新编“红色故事”入选。
“什么是有意思?我们认为,感动、有趣、启发,三个要素当中至少要有一个或多个。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概括地说,就是一个个红色故事,既有革命战争年代故事,也有党员先锋模范故事,弘扬了主旋律,释放了正能量。”谈及党员教育作品创作,南通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娓娓道来。
运用“有意思”的手段
“欢迎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看完《江海大地上的红军》纪录片后,南通籍在外大学生董一诺打开了“初心使命”党性教育网上平台,内容详实的视频结合3D虚拟场馆让他立即身临其境。
这是南通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又一个创新举措——帮助广大党员群众利用网上平台足不出户接受红色历史教育,上线半年多来浏览量突破8万人次。
“我是党史学习微信有奖问答的二等奖获得者。‘江江’‘海海’动画人物的导览模式很新奇,我经常跟女儿一起竞答,希望下次你们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谈及2021年江海先锋微信公众号开展的党史知识线上有奖竞答活动,南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夏鑫意犹未尽。
从VR沉浸式体验到在线问答,从图文并茂的公众号到轻松活泼的微动漫,南通市始终捕捉党员的兴趣点,抓好传播载体更新。目前,“江海先锋”微信公众号粉丝保有量超过15.7万,抖音号粉丝超过7.6万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南通市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的新变化,结合固定学习日等活动,依托县(市、区)相继开通的视频号等新载体,推动党课“上网上云”。通过木偶剧、评弹等形式,把内容单调、枯燥的党课转化为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党课,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助力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我们联合团市委、市总工会等多家部门单位,共同打造市级江海先锋正能量视频号,用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我市党建融媒体品牌的影响力。”南通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搭建“有影响”的平台
“微电影《归来》获得全市‘忆红色征程 展百年风华’融媒体作品大赛一等奖。这是我们支队成立以来宣传作品在南通市获得的最高奖项……”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胡庚松说。这是南通市委组织部首次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融媒体作品大赛。
2021年,南通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举办“忆红色征程 展百年风华”融媒体作品大赛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红色主题短视频大赛,共收到500多部参赛作品,涌现出《与妻书》《归来》等50余部接地气、有创意、有意思的优秀作品。大赛成功挖掘了6名党性觉悟高、审美眼光好、专业实力强的党员教育作品创作专家及16家优秀制作商,形成党员教育资源“蓄水池”。
2022年春节期间,南通市委组织部抢抓节日档,在综合体户外大屏、电影院映前广告、公交站台电子背景、办公大楼电梯宣传窗口等位置投放“江海先锋”系列短视频,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议。“我今天看《水门桥》之前竟然看到了‘江海先锋’的宣传短视频”“电梯里的宣传小视频有点潮啊”“党建原来可以这样做,我们也想‘草船借箭’呢”。
如今,使用“江海先锋”已成为南通党员的习惯,未来它还将俘获每一名党员的心,用有意思的方式讲述有意义的事情,不断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感动、趣味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