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原本没有党支部,无法接纳我的党组织关系,现在问题终于解决了。”29岁的党员小何开心地说。
小何所在的律所位于泰州市城南新城板块,是泰州城南最活跃的商业区域,拥有18.3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20余幢商务写字楼,有2000多家企业入驻。然而,这些企业大多是小型非公企业,党员分布零散,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
为了解决党员“有家不能归、有家回不了”的问题,2021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全区商务楼“洗楼式”摸底排查,通过单独建、联合建、划片建、行业建等方式解决党组织的覆盖问题,对楼宇内入驻企业按不同体制、不同行业、不同隶属关系进行“布点划片”,成立了互联网科技、医疗器械、环境工程、法律咨询等行业分站点,实现楼宇内党组织应建尽建。
党组织成立后如何有效开展党组织活动,成了一个新问题。“小企业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去开展党建工作,另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专职党务工作者难以固定。”金融中心一名“两新”党组织书记感叹道。
为此,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设立“白领驿家”党建服务站,在楼宇内搭建共享型信息互动平台,及时采集和动态更新企业变动、人员流动、区域动态、职工需求等信息。同时,发挥党建服务站引领作用,改变传统的“三会一课”形式,开展“空中课题”“午休课堂”等活动,吸引企业党员积极参与。
为加强楼宇企业与所属社区的良性互动,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构建“街区(社区)党总支—楼宇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在楼层网格基础上,创新建设“红色网格”,实行“双岗双责”制,由社区干部和企业骨干担任“网格长+网格党小组组长”,带领企业党员群众参与党组织工作,确保党建工作规范有序、灵活有效。每月一次的“红色网格”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企业搭建起协商共治平台,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如今,这些党员已经成为维护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洁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