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本土新冠疫情点多、面广、频发,防控工作面临着复杂、艰巨、反复的严峻形势。基层是疫情防控“神经末梢”,也是“关键战场”,身在基层一线,如何抓细网格化筛查、抓实全链条闭环、抓牢关键节点管控、抓好全方位保障,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情况后,如何科学决策、迅速应对、沉着应战,既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也考量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和温度。回想去年8月,辖区出现1例阳性病例后,我们虽然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封闭管控措施、掐断传播链条、落实精准防控要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但教训深刻,启发颇多。
情景重现
8月16日凌晨3:30
“甘泉出现疫情了!”伴随着急促的手机铃声,正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的我,被区疫情防控相关负责同志的电话惊醒,“刚刚你们香巷村10人混检试管里发现了初筛阳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召集班子成员、辖区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前往香巷村。在香巷村委会,我们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一起核实了初筛阳性病例试管涉及到的5户家庭、共10人的基本信息,即刻安排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上门告知情况,同时封控5户家庭,迅速联系区转运组把这10人全部转运至隔离酒店进行单人单管筛查。在等待最终结果的过程中,我们走进庄台向村民说明实情,做好人员安抚,同时教育引导老百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8月16日上午8:30
上午8:30,市防疫指挥部确定了阳性患者。我们迅速落实应对措施,一是对香巷村全域进行封控;二是及时转运确诊病例家庭其他成员;三是在上级专家指导下进行流调,根据阳性病例活动轨迹对其周边的居庄组、刘庄组11户村民进行转运。在封控区拉起警戒线、筑起铁皮围挡、安排专人值守的同时,人员转运、环境消杀和村民安抚工作也随即展开。“通知环境消杀组成员赶紧进场!”我一边联系区专用车辆持续转运人员,一边安排身边同志立刻联系专业消杀团队进场,对村内公共场所、办公地点,尤其是对阳性病例居住区域开展重点消杀作业。
8月16日下午2:00
区防疫指挥部要求对香巷村实行封闭管理,我们立刻对各庄台之间实行了硬隔离,避免人员流动,同时各家各户安装门磁系统,并安排公安干警、网格员、小队长、党员志愿者24小时值守和巡防,实现“足不出户”。通过对香巷村602户、2057名村民的信息比对,建立数据库,实现一人一档,掌握第一手资料。下午4:00,流调推送显示,7名村委会成员中有4人是阳性病例次密人员,需要进行转运隔离,村委会的工作出现停摆,我决定由2名挂钩该村的街道三套班子成员挂帅,从其他村抽调9名青年党员干部,组成临时支部,担负起全村疫情防控综合协调、后勤服务、群众联络、值班值守等工作。
8月16日晚上9:00
在区防指的指挥下,晚上9:00,核酸采集组开始对全村所有人员进行逐户上门采样。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经大数据排查、村干部、网格员的走访了解,在得到区防指同意后,对全村近300名与阳性病例有过接触的老百姓进行转运隔离。至17日凌晨2:00,随着密接、次密接人员的应转尽转以及第一轮入户核酸采集工作的圆满完成,香巷村疫情防控工作也暂告一段落。
几点体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疫情来临时,容不得丝毫迟疑,来不得半点虚功。通过这次香巷村发生疫情突发情况的全过程处置,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摸排要见底,一个不差。人员摸排必须按照“快、细、实”工作要求,做到应排尽排,不差一人。一是要把握形态,覆盖到位。在摸排过程中,我们成立专门排查小组,采取电话探询、网格员现场排查、反馈上报等多种形式反复查访,针对香巷村出现的多种居住形态,比如,农民庄台户、外来人口暂住户和小微企业等进行全范围排查,查清人员信息。二是要排查反馈,精准到人。按照“逐门逐户、见人见面、动态跟踪、排查留痕”的要求,明确责任,签订承诺书,开展“网格化、定坐标、分类别”地毯式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三是要掌握信息,把握全貌。在排查过程中,结合上级推送的大数据信息,街道干部下沉挂包到网格、村民小组,督查到位;村干部责任分工到人,关注具体庄台、商铺、企业,巡查到位;网格员走进村民家中,走访到户、查访到人,自查到位。
管控要有力,一个不漏。在扬州发生疫情后,我们虽然第一时间落实了人员排查、道路封控等措施,但忽视了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的管理和庄台间田埂小路的24小时巡查,致使出现了防控漏洞,这需要我们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一是要实现全员管控。通过填写重点人员信息登记表、疫情排查汇总表、域外人员跟踪表三张清单,实时更新、动态管控,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宣传推广手机操作平台,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二是要实现全面监测。重点关注辖区商超从业者、农贸市场经营者、快递物流工作者、货运司机等重点群体的跟踪监督;聚焦农贸市场、快递驿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重点场所的人员排查;三是要实现全程跟踪。通过落实“赋码+查码”及时解码、“电话+实地”全程跟踪、“门磁+视频”全方位管控,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的动态管理、精准管控。
施策要精准,一个不松。疫情发生教训深刻,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总结和反思,越是在这种突发情况发生时,越是需要我们沉着面对,智慧应对。事后我们也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九步工作法”。一是定范围。区、街、村三级现场勘查会商,划定香巷村居庄组、刘庄组11户居民所在的封控区,香巷村全域的管控区和街道全域的防范区,做到精准封控、管理到位;二是贴告示。对香巷村封控范围内602户、2057名村民,通过张贴告示、分发宣传单、悬挂疫情防控横幅、启用流动宣传车“小喇叭”播放等形式,挨家挨户做好宣传引导,及时安抚群众情绪;三是圈围挡。第一时间对封控区域拉警戒、圈围挡,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四是转密集。阳性病例家人以及密切接触、次密切接触的295名村民和4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全部实施集中转送隔离;五是做消杀。开展多轮环境消杀,确保病毒无处藏身,尤其是对确诊病例家中活禽进行灭杀、对囤放的冷链食品及时清理,将潜在的病源传染隐患彻底消除;六是划网格。全村13个村民小组细分为9个网格,明确街村9名年轻党员同志担任网格长、组建网格微信群,对转运隔离后剩下的全村1519名村民实现全覆盖走访、全方位服务;七是检核酸。第一时间入户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八是严值守。安排专人24小时驻守、街村干部每日值守、网格员主动上门,同时加装门磁、走访巡查,保证群众足不出户;九是供服务。临时党支部成员通过上门、微信、电话等方式统计隔离村民家庭所需物资,安排A、B不同菜品套餐供村民选择,并及时送货入户,确保群众生活无忧。
党员要冲锋,一个不落。疫情防控是大战也是大考,能不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我们党员干部最直接的考验。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党员干部带头干、带动干,一个不落伍,个个冲在前。一是堡垒筑在一线,支部是堡垒,紧要关头显担当。村党总支筑起“红色堡垒”。香巷村党总支10多名同志第一时间走进庄台、开展排查,协助辖区民警实施封控。临时党支部扛起“千斤重担”。街道机关事业单位、辖区10个村居共18名工作人员组成临时党支部,负责群众的生活起居、环境消杀、核酸检测、看病就医等各项工作。网格党支部成为“贴心保姆”。香巷村13个村民小组细分为9个网格并成立党支部,9名邻村的年轻党员干部成为网格长,哪家老人需要照料、哪家孩子需要上网课、哪家残疾人行动不便,一件件难事在奔波中解决。二是党旗飘在一线,党员是旗帜,关键时刻站出来。遇到协调的事情“我来!”作为临时党支部的“一把手”,街道姚家斌、梅勇这两名班子成员全天值守、坐镇指挥,“第2网格长,快去通知村民,医务人员要上门做核酸了!第6网格长,赶紧去给老人配送药物!”遇到需要人手充当劳力的时候“我上!”苦活累活抢着干,服务群众有担当,临时支部成员、街道社会治理局的年轻党员徐维嘉讲道:“群众的需求千头万绪,有的家里没药了,要配药;有的家里急着要买菜;独居老人急需有人关怀……我们都要尽力满足!” 遇到需要解释澄清的问题“我说!”庄台突然封控,一时间部分村民有些慌乱,站在院子门口七嘴八舌,提出很多疑问,对于群众的不理解,香巷村73岁老党员刁贵龙第一个冲上去说明政策、安抚人心。(作者系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