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坚持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推进江苏首个“原址新建 原居回迁”城市更新项目——任港路新村破旧片区更新为契机,创新实践“四式协同”党建工作法,打造党建引领城市更新崇川生动“样本”。
沉入式组织协同。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优势,按照“一项目一支部”,把党的组织建立在一线,构建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委为核心、10个项目行动党支部为基础、N个楼幢攻坚党小组为支撑的“1+10+N”全覆盖组织体系。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把资源汇聚到一线,市、区两级4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领域共建单位集结城市更新一线,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针对急难险重任务,把攻坚力量选派到一线,10名区委常委“一对一”挂钩10个工作组,抽调选派400余名优秀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发动“老居新邻”志愿服务队等5家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设立党员示范岗32个、党员责任区44个,合力推进入户走访、政策宣讲、意愿征询等工作。
阳光式利益协同。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设置95%群众支持率作为项目启动前置条件,创新探索“原址新建 原居回迁”更新模式,满足原住户“不离故土”希望。坚持问计于民,全面推行一张图看清流程、一册子说透方案、一碗水端平政策、一张榜读懂明细“四个一”举措,实行“等面积置换、靠面积优惠、超面积限价”政策,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社区党委牵头、各行动党支部协调,依托党群议事会、“有事好商量”等平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两代表一委员”实地调研、专题恳谈,面对面倾听民意、释疑解惑、回应诉求。76名社区“两委”干部带头先行,近百名党员志愿者联名请愿、发帖宣传、主动入户,做深做细5000余名群众思想工作,凝聚党群“一条心”。
链条式过程协同。坚持系统思维,以街社党组织为主体,聚焦意愿征询、拆房清地、更新建设、原址回迁等城市更新“十大环节”,构筑全链条、闭环式的主体责任落实机制。采取清单式制定、挂图式作战、销号式整改,全过程排查、全要素协调、全方位解决各类问题百余个,确保环环过硬不松扣、整体联动不掉链。发挥区域党建联盟优势,多部门联合会商优化政策体系,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先后设置住房置换、异地置换房源等六大专项政策“工具包”,针对困难特殊群体推出共有产权、装修补贴等帮扶政策。坚持问效于民,引导20余名邻里理事组建党群评议团参与过程评估,把好各环节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关。
引领式服务协同。突出为民服务,全方位拓展服务矩阵,立足高龄、低保、重病等居民实际需求,建设25幢401套“拎包入住”式过渡房,融合打造集党建引领、民主议事、政策咨询、学习教育、休闲娱乐、惠民便民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开放式城市更新红色驿站,为近400户驿站入住居民提供“家门口”服务。开拓“大庆党旗红”线上教育平台,加强宣传引导,让党员群众离家不离党、散居不散心。全域汇聚党群社工、网格员、邻里理事等力量开展“更新一线 攻坚有我”服务行动,量身定制服务清单,35名党员主动认领矛盾调解、治安巡防等志愿服务岗。链接区域共建资源、志愿服务力量,组建“暖心帮帮团”,开展党员先锋“帮搬家”“帮暖家”“帮回家”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