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吴政隆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提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大的课题,在推动中应当展现出农业兴旺的昂扬锐气,彰显出美丽农村的蓬勃朝气,踏实走稳农民增收的“每一步”,全力打造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下好农业增效“先手棋”。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的发展也属于靠市场吃饭,市场的需求是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要主动调节结构、优化品质、增强主体、融合发展才能跟得上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让“巷子”不再阻挡酒香。通过参与、举办各类推介活动,在创新对外宣传推介形式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包装,让本地农产品既要品质“叫好”,又在市场“叫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农业产品,促进相关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逐步在省内乃至全国市场叫得响,获得产品的定价权。
找准农村增色“关键点”。“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只有农村环境更美丽,乡村生活才会更美好。当下全域旅游的的画卷正在打开,农房改善示范点、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等更是遍地开花,要以全域景区化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编制完善村庄规划,保护好传统的村落格局、风貌、田园景观等空间形态,在充分体现出美丽宜居、田园风光时,保留住属于故乡的回忆。环境美化了,“新风尚”也要积极倡导。充分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深入开展好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好“涟六条”打响农村文明创建的示范品牌,大力弘扬文明乡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乡风,使美丽乡村不仅体现在环境美、外在美,更彰显出精神美、内在美。
抓牢农民增收“着力点”。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是衡量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换届,村(居)都配备了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干事劲头足的铁军队伍,在这样的班子带领下,多措并举,不断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一是产业富农。现在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要在土地流转的同时,着力提升后半段产业链价值,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让农民既收到租金又得到现金,实现家门口致富的愿景。二是创业富民。利用好苏北小延安、金鸡坨等旅游资源,深入推进农旅融合,鼓励周边农户利用好人气资源,建设农业休闲点,联合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的典范;也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在周边推动一批特色旅游村庄、精品民宿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农业创业群体,千方百计降低农民创业的“门槛”,为农村创业兴业创造更好环境。三要精准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对脱贫不稳定户进行精准帮扶,客观分析家庭原因,为家庭提供健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多措并举、一户一策,逐步增强家庭造血功能,力争消除返贫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