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坚持人才优先第一战略、人才集聚第一路径、人才引领第一动能、人才服务第一品牌的“四个第一”人才工作导向,通过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发力,形成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43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位列第57位;累计培育招引高新技术企业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4家;宜沛科创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恒辉编织机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几年,沛县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个第一”人才工作导向,深入实施“产业强县”“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形成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实施人才优先第一战略
“这里政策非常优惠,我们获得了2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人才奖励政策让江苏盛玛特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兵民感到欣喜。
沛县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工作理念,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当好服务人才“店小二”。成立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吴昊担当第一责任人,健全完善县领导联系包挂高层次人才制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至少挂钩联系1名重点人才(项目),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为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沛县科学编制出台《沛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沛县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细则》《2021年沛县人才工作要点》等文件,将人才项目最高资助额度上调至单项6000万元,比2015年提高了20倍。“目前,沛县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2021年兑现人才资助资金1800万元;两个双创团队、两个双创人才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全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2人、专门人才440人、大学生4300人,均创历年新高。”沛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走好人才集聚第一路径
高水平“引进来”,高起点“走出去”。沛县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招才引智的“双招双引”政策,动态完善人才需求、资源、项目、政策“四张清单”,定向开展高层次人才招引培育。
走进徐州恒辉编织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各司其职,数百台加工设备高效运转,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恒辉编织原是村里的作坊式企业,近几年通过与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引进10名高端技术人才,带来超过10亿元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编织机械生产研发基地,70%的产品畅销全国,30%的产品销售至美国、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沛县,像这样通过人才集聚产生蝶变效应的企业不计其数。2021年,沛县累计为15个高精尖企业引入高端人才20名、高技能人才180名。
发展经济,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沛县创新开设“亲清学堂”,通过“不脱产、多层次、互动式、实战型”培训,助力年轻企业家提升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基础,‘亲清学堂’帮助企业家更懂形势、更懂政策,将培训所学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动力。”金虹钢铁集团董事长罗长永点赞道。
释放人才引领第一动能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只有找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大程度释放人才引领动能,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的生动局面。
2021年5月18日这一天,对于沛县人才工作意义非凡。沛县·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成为继徐州·中关村创新中心后的又一创新示范项目。2021年,沛县依托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8个镇级工业集聚区,创新“周二路演吧”活动品牌,将平台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产业优势,引进数十个高精尖产业项目,建成45万平方米的科创园,形成多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沛县总产值提升了1.4倍。
沛县立足“333”特色产业体系,为龙头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匹配方案,帮助珀然股份引进清华大学赵千川团队,在业内率先实现铝合金车轮高品质自动化生产;帮助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引进东华大学孟婥教授,“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帮助江苏盛玛特引进郝世杰教授,开发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辅助器械,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目前,通过打造产才融合“智”高点,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打响人才服务第一品牌
凤 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沛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倾力打造“都来想法办、不说不能办”营商品牌,创新实施“容缺审批”、100项高频事项“一次办”等服务模式,办理要件压缩了30%以上。开设“人才综合服务专窗”,将“县级办”升级为“三级办”、“现场办”延展为“线上办”,办事流程显著优化,持续打造吸引高端项目、优秀人才的良好生态圈。
“人才安居保障计划”建成1256套精装修人才公寓,满足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需求;优质教育供给为数十名高层次人才妥善解决子女就学问题;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定期组织优秀人才健康体检;培树孟婥、黄兵民等创新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引领形成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沛县聚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