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姑苏区出台14条举措,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怀、关心、关爱党员,持续激发党员荣誉感,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凝聚先锋力量。
“大家好,我是袁雪春,是一名党员,也是益泉古井行动支部书记……”近日,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道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了一面“有声荣誉墙”,居民们通过手机扫码就能“听”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故事。这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简称“保护区”)、姑苏区鼓励党员主动亮身份、做表率,激发党员荣誉感的一个缩影。
2021年,保护区党工委、姑苏区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全区共产党员荣誉感的若干措施》,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三方面细化14条具体措施,关怀、关心、关爱党员,激发党员荣誉感。
“如今,全区4.4万余名党员都在各自岗位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凝聚先锋力量。”保护区党工委委员、姑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瑜说。
凝聚:亮身份、做表率
“今天我们店正式挂牌‘党员经营户’了。”观前街上的流动党员杨学坤自豪地说。前不久,在观前社区党委的号召下,老杨专门在自家店里设立了一个“爱心驿站”,为游客免费提供歇脚、喝水等服务。
平江街道观前社区党委引导流动党员商户挂牌“党员经营户”,带头开展诚信经营,落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食品卫生责任等工作,并加入社区“益加亲”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等活动。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主动亮身份既是党员形象的充分展示,更是对党员责任的提醒。姑苏区规范党员徽章佩戴,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社区工作的党员全部佩戴党员徽章上岗;广泛开展“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活动,在重点项目、重点任务中建立攻坚行动支部、党员青年突击队,在小区(街巷、院落)楼幢亮明“党员中心户”747户,商家挂牌“党员经营户”110户,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党员先锋岗”534个,持续强化党员“第一身份”意识。
鼓舞:搭平台、树榜样
苏州市立医院的工作人员徐晓文还有一个身份——金狮河沿5号小区共治党组织书记、自治管理小组组长。一年前,该小区是一个“无物业管理、无绿化修剪、车辆停放无秩序”的“三无小区”,徐晓文率先亮出党员身份,成立自管小组,带领居民开展绿化种植、楼道粉刷、车位划停,“抱团”改造小区。不到一年时间,小区环境整洁了,老人们心心念念的楼梯扶手也装好了……在姑苏区开展的“亮身份、办实事”党员行动榜样选树活动中,徐晓文榜上有名。
“榜样是最好的示范引领,通过选树为全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作出贡献的行动榜样,真正发挥出典型的引导教育作用。”保护区党工委、姑苏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静表示。保护区、姑苏区积极搭建党员干事创业平台,各领域党组织通过开展业务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激励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提升工作效能。同时,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各级党组织常态化选树命名“亮身份、办实事”党员行动榜样,在公示栏、微信公众号设立“党员光荣榜”,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通报表扬,并优先推荐作为其他条线先进,营造出争先进、学先进的浓厚氛围。
2021年以来,姑苏区实施机关党员“先锋聚力 一线攻坚”、“两新”组织党员进社区等行动,推动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净美街巷等重点工作,时刻发挥“我是党员我带头”的先锋作用,通过“党员光荣榜”等平台表彰先进典型、开展2500余次优秀党员事迹宣传,并向行动榜样送上包含多种苏式生活体验的姑苏先锋礼遇套餐。
温暖:全方位、多样化
在一次日常走访中,吴门桥街道盘溪新村小区的一名老党员向组织反映,每次配药都要绕到社区卫生所,极其不便。针对该情况,吴门桥街道积极链接社区“大党委”资源,不到一个月便将同济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引入盘溪菜场“吴门茶馆”,为老党员们提供义诊、配药等服务。
及时、贴心的关怀帮扶,不仅是党组织运行的润滑剂,更是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情感助推器。保护区、姑苏区针对在职党员,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及心理、身体健康指导;针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通过节假日集中走访慰问,及时传递党组织的关心关爱;针对重病、高龄、失能等困难党员,党组织负责人、党员骨干等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针对因患重大疾病或遇重大意外事故入院治疗等情形的党员,建立党员“即时关爱”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区级党内关爱资金使用办法。通过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的有机结合,多层面解决党员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2021年,姑苏区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身心健康指导、党员专题阅读等活动,全年新增“星河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等10个“红悦书房”阅读角,为全区党员提供了全新的学习阵地;依托覆盖2063名困难党员、老党员动态的信息库,全面掌握年龄分布、困难类型等详细情况,深入开展“红色家访”行动,通过下基层、进社区、登家门及时倾听党员心声,传递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