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拓宽发展路径,汇聚强大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聚焦专业化锻造过硬领航雁阵。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实施办法,常态化开展村社书记履职情况综合研判分析,推动能者上庸者下,激励村社书记全身心投入发展集体、服务群众的事业中。分层分类设计培训课程,精细化设置“整体式”集中培训、“体验式”示范培训、“点单式”专题培训、“提升式”学历培训、“帮带式”结对培训等“五式”培训内容,全面提升村社书记抓产业、抓带富的意识和能力。开展村社书记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村级产业赋能大赛”等活动,选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村级产业发展典型案例,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探索优化村干部岗位设置,完善提升“定制村干”工作,面向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公开招聘,动态保持每村1名兴村特岗人员。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加强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推动选派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真正发挥作用。
聚焦延链式,提速壮大村级产业。深挖灌南菌菇、稻渔、葡萄等特色产业资源,整合部门、镇村、企业等各类资源,设立“富民兴村产业链大党委”,下设产业、电商、人才等支部,集聚人才、统筹资源、引领发展,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大党建大服务格局,为加快推进富民兴村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深化“支部+产业链+电商”发展模式,实施富民兴村电商项目孵化计划,组建“红色电商”销售团队,搭建基地端、加工端、销售端“三位一体”的产供销组织体系,打造灌南电商产业特色品牌。强化镇党委统筹,释放镇级园区辐射功能,打破村域限制,强强联合、强弱联姻,打造村级发展共同体,推进协同发展、抱团发展。引导村集体共享共用园区产业、资源等优势,延伸村级产业链,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园区提供生产生活性基础服务,带动村民就业、集体增收。
聚焦关键点,汇聚产业发展要素。强化政策支撑,统筹整合中央、省市县涉农资金,加大财政资金配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常态化设立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引导资金,用于村级产业发展项目免息扶持。加强金融支持,用足用好“富民兴村贷”,引导更多的村社干部主办、领办产业项目,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深化政银共建,打造金融助理驻村服务站示范点。拓宽村企结对共建,深化国有企业助力“党建引领富民兴村”,推动资金资源向农村倾斜。着力培育更多的本土人才,上下联动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科技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打好“乡情牌”,加大对在外创业有成人员招引力度,吸引在外人员回报家乡,留在家乡创业兴业。强化质效追踪,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力量,定期开展项目督查,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分析研判存在问题、联合会商解决措施,推动各类乡村产业项目真落地、见实效。
(责任编辑:许彤玮、潘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