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常熟市常福街道:“村社联动”打造社区党建“共同体”

来源:常福街道党工委作者:虞山高新区(常福街道) 2022-02-14 09:30

2月10日,常熟市常福街道新义社区举行拆迁安置小区党员到社区集体报到仪式,这也是常福街道党工委出台《拆迁安置小区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登记制度(试行)》以来的首次亮相。

活动上,新义社区党组织书记介绍了制度的有关要求与社区开展活动情况,并由拆迁村党组织书记与社区进行签约。“我们这些老人家住进高楼后,再回村里参加组织活动不方便,现在我们向社区党支部报到后,在社区就可以参加活动。”压路机村61岁老党员马国民说道。

常福街道辖区内涉及11个村,共189名拆迁安置小区党员。拆迁后,农村特有的“熟人社会”结构被打破,村民转型为城市居民,对居住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往往会出现人上楼了思想却未上楼的情况。

为此,常福街道创新提出“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村社联动党建理念,在全市首次推出拆迁安置小区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制度。辖区内11个拆迁村分别与辖区5个社区开展“契约化”共建,以集体报到为主要形式,建立起学习教育联做、组织生活联过、党员积分联通的“三联”机制,让村民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轨道,切实走出一条与城市化进程“步调一致”的村社党建“共同体”之路。

通过“个人+集体”双联报到,缓解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矛盾。许多农村党员依旧保留传统的“根脉文化”,对拆迁村深植乡土情怀,因此,街道党工委明确“一方隶属”原则,确保拆迁安置小区党员的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为党员免去后顾之忧,党员可以随时“回娘家”看看,为自己的乡土建言献策。

通过“属地+住地”双轨管理,实现党员就近学习教育。拆迁安置小区党员往往会由于距离隶属村较远等问题,缺少学习教育的就近场地,容易导致党员教育的缺失与党员管理的缺位。依托集体报到平台,社区党组织参照居民小区、楼栋院落、社团组织等划分依据,将拆迁安置小区党员就近就地纳入社区下属支部管理,常态化抓好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化管理,让党员学习有组织、有场地、有便利。

通过“鼓励+激励”双重推动,提高党员社区治理参与度。拆迁安置小区党员由于未实现“身心”上楼,对社区治理往往会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通过集体报到,社区党组织将党员编入“行动支部”或“一长六大员”队伍,鼓励引导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与基层治理,推动拆迁安置小区党员作用向社区聚焦。对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使拆迁安置小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参与感与归属感不断增强,真正形成村居一家亲、党群合家欢。


三位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