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注重积极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突出抓好小区这一治理最小单元,探索“一核双联三会四治”治理模式,在全市成立120多个小区党支部,让小区成为基层党建的生根地、纾难解困的主阵地、群众工作的细微处、美丽城市建设的最前沿,探索出一条县域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以构筑“硬核”领题,党建引领吹响“治理冲锋号”
通过以小区为单元建立功能型党支部,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和城市“基础单元”深度融合,建成全面引领、协调各方的“核心”堡垒,与街道、社区、网格党组织形成“四级贯通”的组织体系,确保城市基层治理牵引有力、运转有序。一是因地制宜建支部。由社区党组织在全面摸清辖区内各小区党员底数的基础上,把小区党员业主、党员租户、业委会党员委员、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职工等组织起来,建立功能型小区党支部,分楼栋划分党小组有序开展工作。推选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工作有热情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支部书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二是多方共聚“大支委”。吸纳社区党组织党员、社区党员民警、物业企业党员、在职党员业主、结对单位党员和入驻社会组织党员等担任小区支部委员会“兼职委员”,共同构建小区“大支委”。加强对业委会及广大业主的政治引领,积极宣传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物业服务合同,保障物业服务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保证业委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实现党的领导和业主依法自治有机统一。
以强化“双联”破题,同心同向立起“最强铁三角”
通过健全完善小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组织联建、工作联动的“双联”运转机制,推动三方主体同心而谋、同向而行,主动融入小区管理服务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为社区基层治理凝聚起强大向心力。一是融入前置,参与业委会组建。小区党支部协助小区业主委员会的选举(换届)筹备工作,对筹备组推荐候选人提出具体建议,摸清候选人基本情况、参选动机和工作思路,着重把好候选人推荐关。小区党支部书记进入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首次业主大会筹备工作;进入业委会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小组,指导监督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交叉任职,壮大红色队伍。积极打造“红色业委会”,引导和支持党员业主、“两代表一委员”积极参选业委会,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竞选为业委会主任,其他支委推选为业委会成员。将业委会党员占一定比例写入业主委员会章程、业委会工作运行机制,培养发展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优秀分子成为党员,加快“红色物业”拓面提质,提升小区治理队伍整体面貌。三是明确责任,加强履职监管。明确小区党支部监督责任,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准确、及时、全面公开重大事项、资金使用和议事决策等信息,为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政府招投标和各类评先评优、信用评价提供小区党支部意见。督促业委会正常运转,定期参加业委会会议,每半年对业委会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全面加强党组织的审核把关作用,把小区党组织审议作为业委会决议的前置条件,确保党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民服务原则贯穿治理始终。
以健全“三会”议题,共商共办解好“供需方程式”
通过建立小区各项事务常态沟通、共商共议的“三会”基本制度,构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促进供需对接、流程重塑、工作优化,不断提升治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一是支部例会说事。小区党支部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充分彰显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梳理小区工作重点,研究决策重要事项。二是党群议事会议事。畅通居民参与治理渠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红色先锋站”、小区服务驿站等平台,每双月邀请在职党员业主代表、居民代表、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召开党群议事会,群策群力、协商共议,以“短平快”方式及时解决小区居民“小急难”问题。三是治理联席会处事。每季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大支委”联席会议,抓牢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主体,与居民代表等共商小区治理突出问题。对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由街道党工委下沉“吹哨”,直接组织各职能部门到小区报到,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办理成效由群众说了算。
以开展“四治”答题,多元融合共建“美美新家园”
按照科学合理、运转顺畅、快速反应的原则,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全面构建多元融合、共建共享的“四治”工作格局,形成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一盘棋、大合唱。一是深化“结对共治”。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条线垂直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与小区开展共驻共建、互联互动,通过建立需求、服务、交办“三个清单”等方式,与街道、社区共同解决小区居民反映突出的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基层治理问题。鼓励结对单位领办小区民生实事,为小区优化公共设施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停车场、党群服务中心等与小区深度资源共享。二是开展“先锋领治”。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全面到居住地小区亮身份、践承诺,同步建立在职党员“先锋指数”积分管理制度,在职党员在小区的积分情况反馈至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作为党员干部平时考核、评先评优及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三是探索“数字智治”。开发“先锋领治·码上到”小程序,实现云端便捷报到,搭建社区在职党员线上信息管理平台;推动需求端和供给端精准对接,鼓励居民群众自主“下单”、在职党员踊跃“接单”,党群互动更加便捷。截至目前,已有9255名在职党员“回家”报到,主动认领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等治理岗位716个,投入治理服务项目493个。四是强化“全员自治”。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四有”标准吸收居民骨干参加,成立小区治理先锋队,共同做好小区治理服务。发动居民参与制定、积极践行小区居民公约,凝聚居民共识,培育小区精神。挖掘小区有专业特长、有业余时间、有奉献热情的居民骨干,打造小区特色文化阵地、参与民主议事协商等工作,近百个特色队伍活跃在常熟市小区治理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