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经济社会发展才会跑得快、跑得远。”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一语道破产业强市的关键所在。2021年以来,丹阳市聚焦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统实施红色代办、红色堡垒、红色联盟三大工程,形成“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厚氛围。
截至2021年10月底,66个镇江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2.7%,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43个新建项目中已开工41个,开工率达到95.3%……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红色代办员们跑出的“加速度”。作为2021年市委书记项目,红色代办工程有力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培育了一支代办业务精、服务水平优、综合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十四五”新丹阳建设开了好头。
两支队伍争做项目服务“店小二”
“红色代办员和服务代办员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提供多方位、全流程、精细化、保姆式的代办服务。”2021年4月12日,一场以“选派‘红色代办员’,争做‘金牌店小二’”为主题的动员部署会召开,丹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捷宣读了“红色代办员”聘任文件。
以“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为标准,丹阳市从市级经济条口机关部门中层党员干部中选派36名红色代办员,与66个镇江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深度绑定,让每名红色代办员围绕1—2个重大产业项目的难点堵点进行协调代办。同时,从各镇(区)招商局、审批局、建设局等部门业务骨干中挑选44人组成服务代办员队伍,负责对重大产业项目进行全程包办,并做好建设单位与红色代办员的对接工作,形成市镇(区)上下联动的责任闭环,共同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自活动开展以来,两支队伍主动服务、下沉一线,先后对接服务400余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供水供电、管线迁移、图审手续办理等各类问题37个,赢得建设单位的一致点赞。
三项机制提升代办工作“硬实力”
“我原来只了解项目审批中涉及住建的工作,今后要对建设单位项目审批的整个过程负责。”参加完项目审批业务培训后,来自丹阳市住建局的欧阳斐笑称自己从“专科大夫”变成了“全科医生”。
为增强红色代办员的履职本领,丹阳市建立工作培训机制,全面梳理项目审批工作流程,编发5类28项服务指南,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的形式对红色代办员开展项目审批业务培训。
针对代办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丹阳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项目挂钩或分管市领导、项目所在镇(区)分管领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市镇两级代办员召开联席会议,形成横向部门间、纵向市镇间的联动合力。同时,建立跟踪督办机制,从丹阳市行政审批局等5家单位中各抽调1名分管领导和两名工作人员,组成5个项目代办服务督查组,采取实地查看、联系业主、查询资料等方式,每月对项目进度逐个进行跟踪督办。
截至目前,丹阳市已举办联席协调会12次,收集督办信息900余条,形成工作培训强能力、联席会议攻难点、跟踪督办保进度的工作格局,在全市上下营造出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跑”“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种角色锻造党员干部“多面手”
2021年8月5日,在丹阳市红色代办员工作座谈会上,来自丹阳市经发局的刘蕾谈道:“我们不仅要当项目建设的服务员、难点问题的协调员、党建工作的指导员,还要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把4种角色都做好,才是合格的红色代办员。”
刘蕾的感悟源于一段代办经历。今年5月初,菲林格尔项目负责人向她反馈,项目在图审办理环节遇到困难,她当即赶到行政审批局进行协调,得知菲林格尔的设计方案由上海设计单位设计,与江苏的设计标准不符,必须进行修改。“如果我早点了解这些政策并做好宣传,建设单位就会省下很多工期。”
“红色代办员”活动倒逼代办员们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进而开发综合技能、提升服务水平。丹阳市实行建设单位负责人定向评议代办员制度,今年将评选10名“红色代办先锋”“金牌店小二”,并把获评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直接定为优秀,对履职不到位的代办员进行通报批评甚至严肃追责,力争将红色代办员打造成丹阳产业强市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