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明大义必先知史”,“学史可使人明智”,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历来为人们所崇尚。因为历史像镜子,像路标,像老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金融业要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金融发展史相贯通,与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住金融初心、锐意开辟新局,努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为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素稔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主张“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应该给以总结,我们应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曾把史学家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指定为我党在延安整风时的必读文件,而其与黄炎培先生关于如何跳出中国历史兴亡周期律的“窑洞对”至今熠熠生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2019年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几代党的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时,在治国理政的繁重工作中,都十分注意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研究与总结借鉴。
从宏观层面看,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党史,我们可以认识近代中国党派林立、政见纷纭,而代表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冲破牢笼、脱颖而出则是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必然,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更加坚定社会主义金融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的自信,善于运用掌握好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这些贯彻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思维方法,提升金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实战、实用和实效的能力,为国家经济安全贡献力量。在学党史的过程中,要注重金融安全,注重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注重满足人民最迫切的生活需要,注重维护货币信用,注重联系中国实际,坚决守住人民的“钱袋子”。
从微观层面看,中国社会主义金融史及当代金融实践中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社会主义金融活动的特点、优势,有益于深刻体悟国有金融服务百姓、支持革命事业、推动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观念,增强服务国家建设的使命担当;有益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历史观来看待问题,善于借助金融科技的“翅膀”,让成熟的金融产品无远弗届,不断提升金融资源布放能力,在服务中展现更大作为;有益于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福祉上,通过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焕发出干部员工的激情热情。
学习党史的意义,无疑将由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也将为党在经济社会中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的能力、水平所证实,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深入学习党史,金融从业者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社会与金融改革发展的理解和认同将得到充实和加强,对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也会更加精细和切实,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则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加强。惟有如此,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性锤炼的重要机会,作为增强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意识的精神洗礼,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再学习再深化,做到学以致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史为鉴方能更好前进。学习党史对认识国情、熟悉初级阶段我国金融史的沿革,汲取金融的智慧,做好金融工作大有裨益。所以,惜时如金的找时间、挤时间学习党史,更需要钻研的能力和对金融不懈追求的精神。只有增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和价值创造力,才能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