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研究 > 党建研究

盐城市亭湖区:厚植党建优势 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盐城市亭湖区委组织部 2022-11-30 10:5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盐城市亭湖区坚持大抓基层,把抓党建推动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聚焦经济相对薄弱村持续发力,切实把党建势能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突出“统筹谋划、建立机制”,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乡村振兴与发展大局紧密相连、点多线长面广,要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找准乡村振兴的坐标点、发力点,把乡村振兴这个工作放到全区发展大局来定位和布局。

强化组织领导。区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加强区级统筹力度,优化整合资源。落实乡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体责任,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落实镇党政正职挂钩经济薄弱村制度,制定挂钩经济相对薄弱村“任务清单”、年度增收目标,带头创新和实践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强化政策支持。制定税费优惠政策,对薄弱村村集体的各项物业租赁经营所缴纳的税金,由区、镇两级按照财政体制税收分成的收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全额补助到村。强化财政支持,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公共财政覆盖率,市、区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成立扶持基金,用于扶持发展优质的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项目。

强化村企联动。每年安排一批区直部门单位挂钩经济相对薄弱村,在组织建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干部选派、项目推进等方面给予全力帮扶。纵深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安排招引的优质农业产业项目和区属国企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优先到经济相对薄弱村落户,因地制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排全区规上企业尤其四星级以上企业结对薄弱村,提供就业岗位,投资领办项目,选聘民营企业家担任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

突出“建强队伍、储备人才”,培育乡村振兴“操盘手”

紧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新情况,综合运用选拔、教育、激励、管理等手段,着力打造一支来源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选优配强“领头雁”。乡村振兴需要村党组织书记“挑大梁、挺脊梁”。以“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情怀、敢担当、为人先”为标准,注重从民营企业家、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等致富能人中择优挑选担任经济相对薄弱村书记。选派退休老支书、国企负责人、挂钩科级干部任第一书记,从区农业、经济、科技、文旅等部门中选派年轻干部骨干到相配适的村挂任经济副书记,储备一批35周岁的青年党员人才,作为村书记后备对象,跟踪培养、适时使用。今年,组工干部深入相对薄弱村走访调研,助推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难点问题。

发展壮大“先锋队”。乡村振兴是大事,基层党组织要对农村党员进行宣传发动、教育培训,弄懂吃透乡村振兴的精神实质,推动党员发挥“关键枢纽”作用。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工作站”,党员工作期间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推进“党员家庭户”“党员经营户”统一挂牌,引导党员始终牢记党员身份、践行党的宗旨、彰显党员形象。今年疫情期间,广大农村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切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管育培养“新能人”。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坚持乡村振兴“输血”和“造血”同步走,一方面强化乡镇招引人才的考核力度,由乡镇党委书记直接推进乡土人才的招引事项,吸收在外创业就业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等优秀人才加入;另一方面充分发掘本村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搭建乡土人才成长平台,针对专业技能挖掘市场潜力、找寻附加产值、建立配套产业,让乡土人才大显身手。今年,深入推进百名菁英“强村行动”,招聘了8名村务管理岗、2名兴农创业岗、180名人员纳入村干部后备库。

突出“壮大经济、盘活资源”,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逐村分析研判、调研论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深挖土地潜力。亭湖区是全省“小田变大田”农村改革试验唯一试点地区,首批试点后,耕种地块由分散的1123块,整合为147块,块均面积由2.5亩提高到19亩,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渗溢面积达10%。通过“小田变大田”,既释放了农户劳力、也降低了经营成本。借助改革试验的政策优势,将符合条件的经济相对薄弱村纳入第四轮试点村范围,以“土地渗溢”新增耕地增加集体机动田面积,改变耕地资源薄弱现状。

招引项目资源。近年来,盐东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党建+羊角椒”作为主打产业进行推广,种植规模达4万亩、亩均收益达8000元,全镇1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均超40万元。对经济相对薄弱村而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行“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从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出发,制定具有本村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效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

盘活旧有资产。调研发现,不少薄弱村有老学校、旧厂房等闲置资源,大多归属区镇、村集体,一定程度造成资源闲置,强化村集体的“主动盘活”意识,强化区级层面统筹协调,对村内区镇所属资产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面向市场发包,明确村集体监督管理责任,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作为帮扶资金归村集体所有。充分厘清资产资源,清理整治不合规、不合理的承包租赁合同,规范对外竞标发包,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突出“组织机制、优化治理”,当好乡村振兴“润滑剂”

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社会治理新模式。

完善治理机制。健全运行机制,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委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的运行机制,推动村级组织规范运行。规范政治生活,制定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提高党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立为民机制。深入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乡村风尚。加强农村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价值,收集整理乡规民约等资源,充分挖掘发挥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培养文明和谐乡风。

规范支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监督与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运行监督。探索建立非生产性开支制度,制定出台村级财务预决算、村级财务公开、派工用工清单等管理制度,全面规范村级用工流程和账务处理,严格收支审批。

(本文系2022年盐城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课题研究成果)

1669776686447425.jpg


【责任编辑:潘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