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工委从抓干部作风入手,综合运用督办、通报等工作机制,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挂牌督办 推动项目早开工快投产
“2018年—2020年,全区提供用地的产业项目共有21个,供地面积总计2790亩……已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2个,竣工率9.52%。”一份由扬州经开区纪检监察机构牵头调研的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该区新增产业用地项目竣工率比较低。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针对这一现状,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制定出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风建设优化提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首要举措就是实施重大项目挂牌督办,凡被列入挂牌督办的项目,要求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流程、责任清单,纪工委监察工委根据流程清单对重要节点工作开展情况紧密跟踪、定期公示、督促落实,推动项目及早开工、尽快投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项目开工、竣工时限的原因是职能部门服务协调不够,导致场地平整时间较长、水电气配套不到位等问题拖延了项目开工时间。还有的是区内部门与上级权限部门沟通不及时,导致项目竣工验收一等再等。”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推动相关部门建立项目协调会办机制,制定服务项目清单,重点明确各审批环节和节点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服务项目建设的精准度,多证联发、并联审批的项目在经开区也越来越多。
首问负责助企纾困 服务企业不推诿同发力
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大力倡导首问负责、首问吹哨,相关部门闻哨集结、共同发力的企业服务理念。
“各位领导,我公司订单近期比较多,厂区内场地已经无法满足产品的堆放,恳请帮助协调解决。”扬州经开区一家企业在“企业家微信群”中发出了求助信息。据悉,因海外市场需求旺盛,该公司的集装箱订单相比过去大幅增长,但却缺少可以堆放的场所。该公司之前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因涉及选址、规划、资金等多方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了解情况后,与首问部门取得联系,督促首问部门及时回应并多次协调召开多部门参加的问题会办会,最终解了企业燃眉之急,给企业吃了“定心丸”。
“去年以来,我们通过首问负责助企纾困,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帮助解决企业停车难问题、整治提升企业周边环境等,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11批次的作风建设书面通报表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形成凝心聚力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
部署开展专项巡察 营商环境提档次再优化
营商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去年以来,扬州经开区部署开展了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巡察,对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部门进行政治体检。
该区专项巡察重点采取两条线,一方面委托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作为第三方机构对营商环境调研评价,调查队在发放调研问卷、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的基础上,出具了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从行政审批、执法监管、政商关系、政策落实、要素保障、破解难题等6个方面作出总体评价。另一方面组建11个巡察组,每个巡察组分别由1名党工委或管委会领导牵头负责,先后召集300多名企业负责人参与座谈。通过巡察相关部门单位,收集问题、建议200余条,最终形成一份综合性的巡察报告。
巡察反馈后,扬州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立即跟进巡察整改,围绕需要区级统筹解决的问题、企业个性问题、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三类问题,指导督促区优化办制定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问题集中整改月活动方案》,下发了《关于下达营商环境专项巡察企业反映问题分类处理任务清单的通知》,明确分解部署、问题整改、检查验收三个阶段要求,区分管领导每周召开巡察问题整改会办会,听取整改进展,协调重点工作。
截至5月底,企业反映的214个具体问题已办结206件,办结率达96%以上。根据巡察整改建议,该区成立了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纲要,《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陆续制定出台。
“无论是服务项目、服务企业,还是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店小二’精神,重点要展现干部作风的快、实、优、清。我们将继续紧盯党工委中心工作抓好作风建设,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为服务企业‘二次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该区纪工委监察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